天天看點

八旗還分上三旗下五旗,它們是怎麼劃分的,又是怎麼來的?

我們都知道,清朝賴以崛起和占領天下的根本就是八旗制度。明朝末年,努爾哈赤率領尚處于奴隸部落時代的女真人崛起于關外東北之後,以女真部落為根基建立的八旗制度,迅速席卷東北地區,建立了強盛一時的後金政權。

八旗還分上三旗下五旗,它們是怎麼劃分的,又是怎麼來的?

八旗旗幟

努爾哈赤死後,其繼任者皇太極更是将八旗制度發揚光大,又增設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進一步擴充了八旗勢力,并為清朝最終入關占領天下,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那麼,八旗制度究竟是什麼呢?努爾哈赤最先創立的八旗,其實并沒有8個旗,而是4個旗,分别為正紅旗、正白旗、正黃旗和正藍旗。

随着他的東征西讨,不斷征服其他女真部落,實力不斷擴張的努爾哈赤又将新增的女真人編為了新的4個旗,分别為鑲紅旗、鑲白旗、鑲藍旗和鑲黃旗,合計起來一共為8個旗。至此,八旗制度正式形成。

八旗還分上三旗下五旗,它們是怎麼劃分的,又是怎麼來的?

努爾哈赤

但是,許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八旗内部依然是有上下等級之分的。而這八旗等級的區分,則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

那麼,這樣的區分又是從何而來呢?

努爾哈赤時期,是八旗的草創階段,根據努爾哈赤的設想,其實八旗就相當于8個大的女真部落,這些八旗的旗主對于統領下的各旗擁有巨大的權力,旗丁之于八旗旗主,更具有人身依附的關系。

而作為總旗主和最大的奴隸主,努爾哈赤統領了實力最為雄厚的正黃旗和鑲黃旗。顯然,雖然十分仇視漢人,但是受漢人文化的影響,女真八旗内部依然視黃色為尊貴顔色。作為汗王的努爾哈赤,是以統領了正黃旗和鑲黃旗。

八旗還分上三旗下五旗,它們是怎麼劃分的,又是怎麼來的?

八旗

努爾哈赤在其人生末年,将其統領的兩黃旗分給了他最受寵的三個小兒子,也就是多爾衮、多铎和阿濟格三兄弟。皇太極繼位之後,随即對多爾衮三兄弟統領的兩黃旗進行了置換。

但是,這種置換并沒有形成多大的波瀾,因為作為汗王的皇太極,統領兩黃旗本身就約定俗成,再加上兩旗置換之時隻換旗幟并沒有換人。是以,皇太極繼位之後,他原來統領的正白旗和鑲白旗旗色換為了正黃旗和鑲黃旗,其他并沒有什麼變化。

然而,此時的局面對于皇太極卻是極為不利的,努爾哈赤留下的後金政權幾乎内外交困,尤其是四大貝勒南面而坐,其他三大貝勒與皇太極的地位幾乎沒有什麼差别,這自然令雄才大略且野心勃勃的皇太極極為不滿。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開始削弱其他三大貝勒的實力和勢力。

八旗還分上三旗下五旗,它們是怎麼劃分的,又是怎麼來的?

皇太極

他先是廢除了四大貝勒輪值機務之制,使得三大貝勒的權利受到嚴重削弱,其次,他又借口阿敏的十六大罪,将其削去了旗主和大貝勒之職,禁锢在高牆之内,原由阿敏統領的正藍旗旗主則由其弟濟爾哈朗擔任。

随後,對于三貝勒莽古爾泰,皇太極借口其拔刀欲犯上、對大汗大不敬之罪,削去了其大貝勒的名号。遭受重大打擊的莽古爾泰于天聰6年12月“暴卒”。

在莽古爾泰去世後不久,有人告發莽古爾泰生前有不軌之舉,皇太極借此機會将莽古爾泰和繼任者德格類等人,以謀逆罪削除爵位,并将正藍旗收歸于公。

八旗還分上三旗下五旗,它們是怎麼劃分的,又是怎麼來的?

八旗旗丁

而所謂的公,當然是指擔任大汗的皇太極所有。從此,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由皇帝皇太極直接統領。這三旗也跟皇帝的親兵無異。而其他五旗則仍由相應的旗主統領,也是以,他們被稱為下五旗,很顯然,由皇帝直接統領的上旗級不但待遇更好、地位更高,也更受到皇帝的信任。

不過,在皇太極死後,上三旗再次發生了變化。皇太極去世之後,他的長子豪格并未繼任皇帝之位,反而是由6歲的福臨漁翁得利。不過,真正掌權的确是多爾衮。

掌權之後,為了打壓豪格,多爾衮将豪格統領的正藍旗降入了下五旗,而自己所直接統帥的正白旗升入了上三旗。是以,名義上由皇帝統領的上三旗分别為: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

八旗還分上三旗下五旗,它們是怎麼劃分的,又是怎麼來的?

八旗正紅旗铠甲

多爾衮病逝之後,終于掌握大權的順治皇帝并未對這上三旗作為調整,從此之後,清朝皇帝直接統領的上三旗穩定下來。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作為上三旗,兩紅旗、兩藍旗、鑲白旗作為下五旗,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