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設6大爵位,為何超一品可以穿龍袍?權力究竟有多大?

清朝是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王朝,雖然是滿族人建立的,但很多制度,依然沿用于明朝,而清朝的爵位,很大程度上沿襲了自周朝以來盛行的五種爵位,即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

清朝設6大爵位,為何超一品可以穿龍袍?權力究竟有多大?

除了這些共性特征以外,清朝還對爵位進行更為細緻的劃分,将爵位分為宗室爵位、異性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三大類。并且在三大類基礎上,進一步劃分。

如題所說的爵位,應歸于清朝宗室爵位。清朝宗室爵位分為十二等,按照享受特權的不同,可以分為超品和普通品級。

這十二品分别為:和碩親王、多羅郡主、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如八分輔國公、鎮國将軍、輔國将軍、奉國将軍、奉恩将軍,其中親王爵位最高,屬于超品爵位。

對于不入八分,到底是什麼,史料上有這樣的解釋,“入八分”就是說有八種标幟,分别為:朱輪、紫疆、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

不入八分就是沒有這樣的特權。

而對于不同的爵位,也有不同服飾的要求,對于超品級别的爵位,可以穿蟒服,其中一品,可以繡五爪九蟒,後面根據級别的不同,蟒的數量和爪子的數量都會有所減少。

這是正常的情況,還有一種非正常情況,也是比較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些超一品的親王還會穿龍袍,這在其他朝代是沒有的。

在清朝時,的确存在這樣的現象,并且僅限于親王。這些龍袍,往往和皇帝的龍袍有着諸多的分别。

皇帝的龍袍,是金黃色,上繡着九條飛龍,細心的人在一些博物館一般隻能數出八條龍,而另一條,繡在衣服裡面。

清朝設6大爵位,為何超一品可以穿龍袍?權力究竟有多大?

圖:清龍袍背面

據說,這種龍袍的奇妙處在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能看到五條龍,這也與“九五至尊”暗暗相合。

而超品親王的龍袍,會有一些不同之處,首先,龍袍的顔色是暗黃色,而不是明黃色。

其次,龍的數量相同,但爪子要少一個。同時龍的形态也變成了盤龍。這個寓意就十分明顯了,你們的确流着愛新覺羅的血液,是以可以給你們面子,讓你們穿上龍袍,但你們要記住,皇帝隻有一個,是龍你給我盤着,是虎你給我卧着。

清朝設6大爵位,為何超一品可以穿龍袍?權力究竟有多大?

是以,龍袍隻是一種特權和一種尊貴身份的象征,至于說有多大的權力,那得看是什麼樣的權力。中國古代禀行中央集權的思想,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到了清朝,更是把這種中央集權發展到了極點。

在這樣的中央集權的環境下,對于身份特殊的皇親國戚,沒有理由不會進行嚴防死守。為了防止皇親國戚威脅到皇權,皇帝會給他們無上榮耀,但絕對不會給他們實權。

雖然沒有了實權,皇帝會通過金錢來拉攏這些皇親國戚,這些真金白銀,可以讓親王幾代人都可以花天酒地而不會覺得囊中羞澀。

這裡,我隻是簡單說一下,位于爵位第一位的和碩親王的俸祿,“年俸銀一萬兩,米一萬斛,世子歲俸銀六千兩,米六千斛”。

這是個什麼概念,據現代人推測,清朝康熙至乾隆時期,一兩銀子可以買到150斤優質大米,如果按照現在一斤大米5塊錢算,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于750塊。

那麼一個親王一年隻要上上朝,參加一下大型集會活動,不用管什麼實事,不用操心,一年七百五十萬進賬。這種待遇,誰還想造反呢?可見,穿龍袍的親王雖然沒有實權,卻擁有着崇高的地位,而且可以過着紙醉金迷的富裕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