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陵為什麼遲遲不敢動,裡面有上千噸的水銀,是怎麼來的?

自古以來,皇陵中有水銀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秦始皇陵内的水銀含量更是古來罕見。據《史記》和《漢書》記載,秦始皇陵墓内“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秦始皇陵為什麼遲遲不敢動,裡面有上千噸的水銀,是怎麼來的?

不過,一直以來人們對此說法表示懷疑,直到地質學家探測發現,陵墓中确實含有“貢”成分,貢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水銀。而且根據研究人員分析計算,得出了一個驚天數值,陵墓中的水銀含量大約有12億立方厘米,換算成品質的話高達上千噸。

考慮到水銀含量太高,而且它本身的特性是極易揮發的,挖掘的話,極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危害到周圍人的生命安全,再加上墓中屬于真空環境,墓裡的東西接觸到空氣容易被氧化,以現在的科技手段,還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是以秦始皇陵遲遲不敢開挖。

秦始皇陵為什麼遲遲不敢動,裡面有上千噸的水銀,是怎麼來的?

那墓中的這麼多水銀是怎麼來的呢?這不得不提到一個叫巴清的寡婦。

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财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夫倮鄙人牧長,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

從司馬遷的記載來看,巴清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所用水銀的最大供應者。寡婦清的家族數代都是從事丹穴業,也就是采煉丹砂,用現在人們的說法就是,家裡有礦。因為丹砂屬于壟斷行業,是以寡婦清的财力雄厚可想而知。

秦始皇陵為什麼遲遲不敢動,裡面有上千噸的水銀,是怎麼來的?

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性格剛毅嚴厲,行事以嚴法酷刑為準則,不近人情。但是他卻是一位禮賢下士的帝王,曆史上記載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沒有殺過一位功臣,面對各國的有志之士更是多有重用,李斯、茅焦、蒙恬等人,祖籍都非秦國。

寡婦清作為有财的礦主,能夠守穩家業,手上必定豢養了一支私人武裝隊伍。不過後來秦始皇加強了中央集權政策,是以她的武裝勢力也必定會遭到清繳。不過有手藝的人一定不會餓死,寡婦清壟斷的丹砂行業,也是秦始皇所需之一。

秦始皇陵為什麼遲遲不敢動,裡面有上千噸的水銀,是怎麼來的?

于是,秦始皇十分禮遇她、敬佩她,甚至是器重她,也是以還傳出了一些绯聞。不過根據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出土《王杖诏書令》簡冊所記載,寡婦清見到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是六十歲以上的高齡,大了秦始皇幾十歲,兩個人的绯聞純屬無稽之談。

秦始皇更是因為寡婦清終身未再嫁,而賜她貞婦之名。

在正史中,與秦始皇有關的有身份記載的女性共有三位,除了秦始皇的生母外,就是湘水女神和巴寡婦清,但是秦始皇對她們的态度卻是截然不同。秦始皇敬重寡婦清和她上繳這麼多的水銀是分不開的。

秦始皇陵為什麼遲遲不敢動,裡面有上千噸的水銀,是怎麼來的?

不過,據有關記載,巴清是公元前220年去世的,也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第二年,難道他一早就打算在墓中置放水銀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我國至少在春秋時期已經具備了煉制水銀的工藝方法,據相關文獻記載,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他的陵墓中就放了一池子的水銀。可見陵墓中存放水銀,秦始皇并不是先例。

秦始皇陵為什麼遲遲不敢動,裡面有上千噸的水銀,是怎麼來的?

自古以來,丹砂水銀就有保持屍身不朽的作用,是以秦始皇陵中國的水銀,除了造就地理景觀外,讓屍身與世長存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秦始皇陵中究竟還有什麼秘密,我們可能已經沒有機會知曉,也許未來考古技術和科技進步,人們将有機會一睹尊容!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