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唐朝時,受追捧的黑皮膚“昆侖奴”,到底是什麼人種?

中國唐朝時,受追捧的黑皮膚“昆侖奴”,到底是什麼人種?

關于“昆侖奴”的早期明确記載,來自《舊唐書·南蠻傳》曰:“在林邑以南,皆卷發黑身,通号‘昆侖’。”

中國唐朝時,是一個東方超級大國,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借着這鼎盛的國力,被中國周邊的國家稱為“天可汗”。因而很長時間裡,中國當時的首都,是一個雲集全世界各個種族的“國際大都市”。

而在繁華之中,“卷發黑身”的“昆侖奴”顯得格外的稀奇,在黃皮膚為主的中國,“黑”色很異類了。但是從史書記載中的“奴”字可知,這群人在唐朝時的身份并不高,屬于“奴隸”性質,隻能幹做牛做馬的活。

中國唐朝時,受追捧的黑皮膚“昆侖奴”,到底是什麼人種?

同時唐朝時期的貴族墓中,出現大量“昆侖奴”壁畫可知,可能在唐朝繁華的大背景下,有點“異類”的“昆侖奴”是廣受追捧的,在“奴隸”這個層面,是熱銷貨。

而問題也來了,我們當今之人的通識之中,黑人往往跟“非洲黑人”等同,即表明黑人是非洲的象征性人種。就跟黃種人集中在東亞,提東亞就是“東亞黃種人”一樣的意思。

然而在航海技術較為不發達的古代,非洲走到中國内陸的長安,是一段極具艱難之路,唐朝時期的玄奘法師,去跟中國臨近的印度半島,一個來回即一生了。

是以以路途來說,中國唐朝時期的昆侖奴來自非洲的幾率不大,畢竟以昆侖奴被貴族市場接納、追捧來看,黑皮膚的昆侖奴在中國首都,并不是個例或者是獨例。

否則“數量”是支撐不起,其在史書上留名,以及出現在各大王公貴族墓中的壁畫之中。當然不排除黑皮膚的人,是真的跟着阿拉伯商隊從非洲走過來,一切皆有可能吧。

中國唐朝時,受追捧的黑皮膚“昆侖奴”,到底是什麼人種?

中國的“昆侖奴”不來自非洲,那他來自哪?

丁福保所著《佛學大辭典》中,曾對“昆侖”二字進行了追蹤,得出了一個很是明确的結果,辭典認為“昆侖”指“昆侖國”,是南海諸國之總稱,我們今天的越南、馬拉西亞等地,都屬于“昆侖”的範疇。

周去非《嶺外代答》卷3“昆侖層期國”條雲:“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物而擒之,賣為蕃奴。''也證明了在中國海外,将黑人作為奴隸的行為是存在,買賣他們是一種國際貿易。

我們中國是東、南兩邊環海,是以古時指海外,往往指的就是南邊。

中國唐朝時,受追捧的黑皮膚“昆侖奴”,到底是什麼人種?

根據某些學者的觀點,“昆侖”還有了一個特定的指向,是曾經的西貢,今天的越南胡志明市。強調它在公元三世紀,曾構造了規模化的奴隸販賣市場。

這個市場的主要客戶就是來自中國的達官貴人。至于黑皮膚的人怎麼來的,是從馬來半島抓的尼格利陀人。

尼格利陀人是亞洲“非主流”人種之一,分布在亞洲的安達曼群島、馬來半島、菲律賓和大洋洲某些島嶼。跟非洲的黑人一樣,有着黝黑的皮膚,不過跟非洲黑人相比,他們身材更加矮小。

正是如此,這個人種目前也被稱呼為“矮黑人”。是以昆侖奴本質上也是我們的亞洲同胞。

中國唐朝時,受追捧的黑皮膚“昆侖奴”,到底是什麼人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