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風華太子妃張妍,丈夫兒子都是明君,扶持孫子順利登基

随着《大明風華》的熱播,除了朱家三代人的互動,令觀衆意猶未盡之外,太子與太子妃夫妻倆,也深受觀衆喜愛。劇中的太子朱高熾,是個性格有些軟弱的人,上受父親朱棣壓迫,下有二弟三弟虎視眈眈,回家之後,還要被老婆“嫌棄”,實在太難了。

劇中的太子妃名叫張妍,不過曆史上,并未記載其名字,本文暫且繼續以張妍稱呼。她是一位強勢的女人,被觀衆貼上“毒舌”、“摳門”等标簽。不過,這并不影響大家喜歡她,網友紛紛表示,很喜歡看太子妃的戲份,可惜太少了。

劇中的張妍頗受好評,那麼曆史上的她,是位怎樣的人物呢?相信大家了解過後,一定會更加喜歡她。

大明風華太子妃張妍,丈夫兒子都是明君,扶持孫子順利登基

張妍出身不高,她的父親隻是小小指揮使,不過明朝有祖訓:“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嫔,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是以張妍才得以嫁給朱高熾,成為燕王世子妃。

朱棣登基之後,朱高熾成為皇太子,張妍便被封為太子妃。史書記載:“操婦道至謹,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後歡。”張妍一共為朱高熾生下三子一女,其中長子朱瞻基,深受朱棣喜愛,更是将他封為皇太孫,提前宣告他的繼承權。

朱棣去世後,朱高熾繼承皇位,是為明仁宗。張妍被冊立為皇後,朱瞻基為皇太子。衆所周知,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就不幸病逝了。不過在此期間,他統治的明朝處于盛世,與兒子朱瞻基執政期間,共被稱為“仁宣之治”。

大明風華太子妃張妍,丈夫兒子都是明君,扶持孫子順利登基

朱高熾在曆史上,擁有很高的評價,除了他自身勤勉,以仁愛治國做出的成績外,也少不了張皇後的功勞。明仁宗在位期間,張皇後對于政事莫不周知,但她從不幹政,隻在背後做好分内事,讓朱高熾無後顧之憂。

洪熙元年,在位不到一年的明仁宗病逝,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張皇後被尊為皇太後,而她也是明朝第一位皇太後。

張太後精明能幹,她對朝中大小事都格外留意,隻是從不主動幹政。明宣宗每次遇到問題,都會先禀告母親,張太後這才提出自己的意見,明宣宗無不遵循。張太後還常常勸勉明宣宗,希望他多體諒百姓疾苦,做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

張太後有兩個哥哥,都因她的關系升了官,兩個哥哥也都是淳厚謹慎之人。然而張太後念及他們是外戚,便執意不準他們參與朝政。

大明風華太子妃張妍,丈夫兒子都是明君,扶持孫子順利登基

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駕崩,時年三十八歲。

從某方面來說,張太後的命還是挺苦的,丈夫兒子都是明君,可是命都不長,還讓張太後白發人送黑發人。明宣宗去世的時候,太子朱祁鎮才年僅九歲,宮中傳出謠言,說要擁立襄王朱瞻墡為皇帝,朱瞻墡是朱瞻基的同母弟。

在人心惶惶之際,張太後鎮定自若,召叢集臣到乾清宮開會,指着九歲的孫子朱祁鎮說:“此新天子也。”群臣見張太後的威儀,都被她震懾住了,随即高呼萬歲,擁立朱祁鎮即位。就這樣,張太後在忍受喪子之痛的同時,扶持孫子順利登基,是為明英宗。

朱祁鎮登基後,張氏被尊為太皇太後。群臣認為新帝年幼,紛紛請求她垂簾聽政,可是張氏說:“毋壞祖宗法。第悉罷一切不急務。時時勖帝向學,委任股肱。”就是說不能壞了宗法,隻需委任得力的輔政大臣就行了。

大明風華太子妃張妍,丈夫兒子都是明君,扶持孫子順利登基

都知明英宗寵信宦官王振,張氏就特别看不慣王振。朝中沒人敢與王振作對,唯獨太皇太後說,王振應當賜死。當時刀都架在王振脖子上了,隻是明英宗堅持跪下為其求情,太皇太後才饒了他。

是以,王振雖然受到明英宗的寵信,但張太皇太後在世時,他始終沒法專權擅政。

正統七年,張太皇太後病重,此時她仍放不下國家大事。她召楊士奇、楊溥進宮,問他們還有什麼大事沒辦,結果楊士奇還未禀報完,太皇太後就去了。她留下遺诏,讓大臣要好好輔佐明英宗,勸勉他實行仁政。

兩個月之後,張氏正式下葬,與明仁宗合葬于獻陵,祔太廟。

大明風華太子妃張妍,丈夫兒子都是明君,扶持孫子順利登基

《明史紀事本末》中這樣評價張氏:“太後賢明,有漢馬氏、宋高後風。”她重用“三楊”、張輔、胡濙等賢臣名将,很好協調了君臣之間的關系,同時限制了内宮、外戚對政事的幹預,她自己也做到“可以預政而不預政”,可稱得上是一代賢後。

(參考文獻《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