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慶德
座落在紀王崮下山嶺、崮頂、河畔、泉邊的古村落。村莊起名冠以峪、崖、坡、溝、山、泉、坪、崮……村莊,記載着人間蒼桑。村莊地名,牽動着難以忘懷的地域情懷。我家居住紀王崮下,一個有山有水的村莊,有着500多年的曆史,在我小時候,大人常逗我:“你是哪莊的”?回家問娘,娘說:“尹家峪”。年齡漸大,知道外公姥娘、大姑、二姑家住那莊那村。
讀中學,同學居住村莊,座落在崇山峻嶺,大山深處。讀農中,同學來自梅家坡、石汪峪、松園。村莊名有着沂蒙山區濃郁的地域特色。 前些年我和方志書結了緣,讀了幾部縣志、史志和《沂水地名志》。對家鄉的地名細細猜度,有時候思想的頭疼。每個村莊都有着舊時代、新時代的叫法,自然每個時代的叫法,都與曆史背景、家族興衰、自然災害和行政變革,有着息息相關的因素。
紀王崮早在2600年前,紀王占山屯兵建城,防禦齊國來犯。紀王崮下,當屬紀國地域。 有史料記載,最初有人類居住的部落,叫“莊"。古典字寫法“莊”,《六書正僞”一一莊,草芽之壯也。《唐韻》一一莊,草盛貌。莊,就是草木茂盛的樣子。紀王崮下域内有居民傍山而居,依水而栖,因草木茂盛,群居而成部落。
紀王崮——紀王居城為王幾十載,國破帝亡湮沒曆史長河。而紀王崮下村莊,門戶泯泯滅滅,又因芸芸衆生繁衍生息,源遠流長。明朝,在張莊河南村文峰山白雲洞,萬曆十七年歲已醜二月吉日,延慶州知州知府耿紀武、劉氏,重修廟碑記有:任家莊、張莊、河南莊、塔山莊、漢旺莊。清朝康熙十九年,碑記“莊”改稱“峪”。

現紀王崮下, 塔井峪、韓峪、坡峪、石汪峪、大峪、狄子峪、尹家峪、南峪、深門峪、群子峪。與山、崮關聯稱謂的馬頭崖、梅家坡、松柏崖、崮前、南坡、佃坪、磨石溝、石牛坡、塔山前、羅漢崖、石佛溝、崮崖、黃崖。形象的凸顯着村莊的地域特色。
村莊名帶莊字的僅有李莊、張莊、西郭莊、東郭莊、三莊、泉莊。查閱資料,古時候,莊字冠名的村落可不得了,莊是古代的田莊、皇莊、莊園。是皇室、官僚、地主,在鄉下占據的大片土地及其建築物。古時候凡莊必有員外、地主、鄉紳、官僚。
李莊建村曆史悠久,傳說,有位秃尾巴老李,在白龍江打敗白龍,黑龍入主,便有了黑龍江。西郭莊現存一幢元朝石碑,是域内年代最久遠的石碑,縣級保護文物。東郭莊是宋朝宦官郭槐的莊園,郭槐狸貓換太子震驚朝野,惹來殺身大禍,戶滅九族,滿門抄斬。朝庭修建壓制郭槐家族廟宇,雖蕩然無存,但在廟址,白果樹今猶在世間。
明朝天啟年間,張莊張時俊做官河南開封府知府。明朝末年,張時俊之子張兆聖(瑞明),初任北方邊塞守備,後任京畿五城兵馬司指揮。其妻沂南大莊高家店子,系崇祯年間官至兵部右侍郎高明衡胞妹,名叫高玉章,著有詩集《映草集》。
明朝末年的張莊,建有深宅大院,樓台亭閣。石牛莊是張莊張氏祖墳瑩地。任家莊是張莊知府家族翠竹園。任家莊自古有一泉,泉水澆灌百畝良田,是傳說的“竹泉”。
近年在網上流覽,發現沂南旅遊區“竹泉”村,乃是明朝末年,張兆聖(瑞明)夫人高玉章,胞哥高明衡的莊園。那麼,任家莊的“竹泉”,也有了合了解釋,詩人愛竹,性情淡雅,随其哥建有“竹泉”莊園,吟詩作對,詠竹修性。記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遠在10裡之外的張莊河南村,仍然有村民來種植,“竹泉″澆灌着的土地。
村莊名冠以莊或峪,有什麼說處呢?在清朝,是官府按村的人口多少,還是地理方位,還是村民自願更名峪,修改年代已無從考證。據清鹹豐四年沂水知縣吳樹聲編修的《沂水桑麻話》記有兩山之間謂之峪,峪必有平地數頃或數十頃不等。這樣看來,峪也是有着地理條件和後天因素來決定,必須有可耕種之田,難怪乎有的村莊,立于山坡,或者崮下平坦之地,謂之崖、坡。如崮崖、羅漢崖、梅家坡、南坡、石牛坡。
莊稱之“大”莊,大莊的人了不起,不乏達官貴人,文人紳士。大莊是商貿文化交流中心,自古以來大莊有集市、中醫堂、學堂、錢莊、當鋪、糧行。誰家閨女找家大莊婆家,全家人的榮耀,趕集、上店有了投奔去處,歇歇腳,喝碗茶。娘家莊來人,自然酒飯侍候,樂樂滋滋。大莊人善于鑽營,多是買賣人,不善于種田,有道是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财不富,做買賣橫财不斷,賤買貴賣,大莊人腰纏萬貫的生意人比比皆是。
任家莊,元末明初建莊。清朝初年更名任家峪。民國初年,尹姓家族名門望族,尹煜豐任莊長,随改名尹家峪至今。
紀王崮下,每個村莊都是一部村民遷移史記,記錄着姓氏源源。每個家族,尋根找脈,都追朔清朝、明朝或者更早的朝代。明朝有山西“大槐樹,老鸹窩”移民。有江南海州十八村移民。移民在蒼茫大地,某個角落生生息息,波波折折,最終移民紀王崮下,擁有了可耕種之田,可生活之水源,可栖身之茅屋,形成部落。然後,依據地理、或依據姓氏有了莊名。于是,官府登記造冊,開始逐戶賦稅納糧。莊有官府委任莊長。莊是多個家庭組成,莊是根紐帶,拴着你和他。窮家難舍,故土難離。無論行走何方,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莊是濃濃的鄉愁。
作者簡介:劉慶德,沂水縣泉莊鎮尹家峪人,1965年生人。泉莊農中畢業後采寫新聞稿件,在省、市、縣廣播電台和《沂水報》《臨沂日報》《農村大衆》等發稿件若幹篇,2013年參加《泉莊鎮志》編篡。勞作之餘,研究民俗文化,采寫民間故事、遊記、村史、散文。
壹點号山東金融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