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風華》于謙曆史原型:明朝著名忠臣,卻遭奸人所害含冤而死

在《大明風華》中,明朝的一代忠臣已經上線了,那就是曆史上的民族英雄于謙。因為《大明風華》有所改編,并沒有按照曆史來發展,是以于謙的一生也被更改了一些。但于謙的結局沒有改變,不管在劇中還是在曆史上,于謙都含冤而死了。那麼在曆史上的于謙到底是一位怎樣的人呢?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石灰吟》相信大家都會背,這首詩就是于謙寫的,這是他的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大明風華》于謙曆史原型:明朝著名忠臣,卻遭奸人所害含冤而死

于謙在少年時期就刻苦讀書,志向高遠。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看到他的面貌後,非常驚訝的說道:“這是将來拯救時局的宰相”。沒想到這個和尚真的說中了。于謙在23歲的時候考取辛醜科進士,踏上了仕途。

一開始于謙并沒有受到重用,直到朱瞻基繼位後,于謙以禦史的官職跟随朱瞻基親征,幫助他平定了漢王朱高煦謀反之亂,又用嚴詞斥責朱高煦,朱高煦當時被于謙罵的被罵得擡不起頭,趴在地上不停地發抖。朱瞻基是以對于謙非常賞識,即可下令派于謙巡按江西。于謙坐上這個官位後,平反數百起冤獄,造福百姓人人稱贊。

《大明風華》于謙曆史原型:明朝著名忠臣,卻遭奸人所害含冤而死

後來,于謙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朱瞻基重用于謙,對他非常信任。後來朱瞻基駕崩,太子朱祁鎮繼位,是為明英宗。當時明英宗還是少帝,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内閣朝政。“三楊”對于謙也非常重視和信任,于謙所奏請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就能夠得到準許。

《大明風華》于謙曆史原型:明朝著名忠臣,卻遭奸人所害含冤而死

直到後來,“三楊”接連離世。明英宗身邊的太監王振開始掌權,不僅作威作福,還肆無忌憚的招權納賄。當時很多大臣都獻金求媚,但是于謙卻不同流合污,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當時有人勸說他要給王振送點禮去,但于謙則是不屑一笑道:“隻有清風”。可就因為不給王振送禮,王振便誣陷于謙,害他入獄。

《大明風華》于謙曆史原型:明朝著名忠臣,卻遭奸人所害含冤而死

幸好有百姓、官吏還有幾位藩王都力請于謙都知道于謙是被誣陷的,最終于謙再度複任。之後,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虜,于謙極力拒絕南遷的建議,堅持要守在北京。于謙也是以升任兵部尚書,後來朱祁钰即位,于謙便率師二十二萬出征抵禦瓦剌大軍。

當時,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的說法,拒絕議和。但瓦剌大軍最後被于謙逼的隻好将明英宗釋放,于謙也與他們議和了。後來于謙護送明英宗回京,他又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甯。

《大明風華》于謙曆史原型:明朝著名忠臣,卻遭奸人所害含冤而死

于謙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為直言直語,得罪了不少人。後來朱祁鎮與朱祁钰奪皇位,朱祁鎮複辟再度稱帝。大将石亨等誣陷于謙謀立襄王之子,明英宗便以“謀逆罪”冤殺了這位民族英雄。

《大明風華》于謙曆史原型:明朝著名忠臣,卻遭奸人所害含冤而死

直到明憲宗繼位後,才還了于謙的清白,于謙被複官賜祭。在《明史》中,于謙被稱贊為“忠心義烈,與日月争光”。而他也與嶽飛、張煌言并成為“西湖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