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甯夏魏氏磚雕:讓非遺傳承走親民路線

在甯夏隆德縣的小村莊裡,從外牆到裡屋,随處可見古色古香的磚雕建築。除政府統一改造外,老百姓也開始自發訂制,進行房屋建造。近年來,磚雕的使用以隆德縣鳳嶺鄉于河村為圓心,輻射甘肅平涼、靜甯等周邊地區的村莊。“磚雕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産,源于人民群衆的生産生活,就要用在老百姓家門口,人民是持有者、傳承者和受益者。”甯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魏氏磚雕傳承人魏亞龍向記者講道。

非遺|甯夏魏氏磚雕:讓非遺傳承走親民路線

“磚雕質地精美,價格親民實惠!”魏氏磚雕的忠實使用者張永川評價。據悉,魏氏磚雕分為“軟雕”和“硬雕”兩種,從打泥、制胚到捏制、陰幹再到打磨、燒制、雕刻,每道工序都需要凝神聚力,精益求精。所制作的成品更是在建築、裝飾等方面,适應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在使用者的有效回報中,魏氏傳承人通過不斷研究和反複試驗,在七大工藝環節中注入現代化裝置和工具進行輔助生産,探索建立了“非遺扶貧工廠中的房間”走“公司+農戶+營銷”生産性保護的新模式,推動了磚雕傳統工藝向科技創新、批量化生産轉變的探索研發,提高了生産效率,增加了産能,有效地拉動周邊村民、留守婦女及殘障人士等30餘人就業,在保護傳承的同時,為當地脫貧攻堅添磚加瓦。

非遺|甯夏魏氏磚雕:讓非遺傳承走親民路線

村民苳淑珍是昔日的建檔立卡戶,自從事磚雕行業以來,摘掉了窮帽子,幸福感顯著提升。她告訴記者,“近年來,魏氏磚雕以人為本、關愛員工,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實作了我們的脫貧緻富夢。”當然,磚雕對于手藝人也有較高的要求,手藝人不僅需要選磚的眼力、燒磚的能力、熟練的刀工、繪畫的底功、精湛的技藝,還需一顆熱愛磚雕的事業心。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者,魏亞龍認為,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非遺文化,對于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非遺|甯夏魏氏磚雕:讓非遺傳承走親民路線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及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也是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魏氏以創作的磚雕作品《紅色六盤》獻禮建黨百年。這幅作品以六盤山為背景,以“長征精神永放光芒”“黨徽”“1921——2021”等為元素,采用獨具匠心的扇形設計,凸顯出磚雕的層次感與立體感,表達了甯夏六盤山腳下人民對祖國的祝福與感恩。

近日,為讴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奮不顧身、主動請戰、以血肉之軀和病毒拼搏、用大無畏的精神诠釋“英雄”本色的逆行者,魏亞龍及其團隊創作了中華兒女以生命赴使命,澆鑄起阻擊新冠病毒的銅牆鐵壁,作品《緻敬——戰役逆行者》樹立了良好形象,擴大了社會影響。

非遺|甯夏魏氏磚雕:讓非遺傳承走親民路線

提及“匠心傳承”,魏亞龍說:“匠人,匠心,最重要的是品德、傳承。”這些年,魏亞龍始終以“匠心傳承”的高标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工匠精神”,守正創新,把“人民非遺,人民共享”落到實處。未來,魏氏磚雕将持續為人民服務,進一步提高人民群衆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意識,營造非遺保護的濃厚社會氛圍,傳承好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魏亞龍供圖)

責編:吳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