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将難求,自古以來成大事者必有人才相助,劉秀再興炎漢有雲台二十八将,李世民打造盛唐也有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相助。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争鬥,更何況是能力出衆、性格各異的衆多猛将謀臣了,是以如何調和陰陽、穩定大局,則成了所有統治者不得不修的帝王心術。
倘若統治者有能力,萬衆一心,齊心協力,能夠把所有人的力量都發揮到最大,那麼足可以成就一朝盛世。可如果統治者暗弱,功高震主乃至嫉妒賢能、專用一黨,那就很有可能衆叛親離。
君擇臣,臣亦擇君。而在蔣介石統治下的國民政府,其第一心腹陳誠因為肝癌去世時,就曾暗諷蔣介石專用浙江人,隻是蔣介石也十分黯然:我有苦衷啊。
錢财老鄉,缺一不可
1927年,蔣介石與江浙财團代表虞洽卿從南昌見面,商讨如何清除異己、背叛革命等反革命事宜。要知道,沒有經濟托底的國民政府終究也就是個地方争權,招兵買馬、安撫人才,哪一項不需要白花花的銀子?費盡心機的蔣介石四處拉财,終于獲得了江浙财團的青睐。
當時的江浙财團經營範圍之廣、财富累積之巨,令人咋舌,而蔣介石也正是發覺了江浙财團的财力才找上門去。恰巧江浙财團也需要蔣介石的政治庇護,兩者就此開始合作。
後續的蔣介石行動多有江浙财閥幫忙,當時的棉紗大王榮宗敬甚至說出:“要多少錢我都有,要多少,我就出多少”的話,也難怪最終蔣介石能夠建立南京國民政府,風光一時。

受到了支援的蔣介石自然也會投桃報李,很快,江浙财團中的大人物都有了自己的官職身份,漸漸地,國民黨中的浙江人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同鄉也越來越多。
要知道,蔣介石自己本就是浙江人,自然會對老鄉先天有好感。後來國民黨漸漸成熟後,許多高官都來自浙江,比如:戴笠、陳布雷、毛人鳳、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胡宗南、陳誠、湯恩伯、蔣鼎文等。
這裡面有前線的将軍,也有特務機關的主事者,更有主管财政的官員。這一系列大部門中,都有浙江老鄉的存在。
能力尚可,互為引介
除去金錢和老鄉的關系外,浙江人才輩出也是關鍵。自清末以來,大量的白銀湧入浙江,浙江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的長進。更何況浙江作為商人輩出的地方,對外來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會更強,人才甚多。
1935年到1936年浙江省的國民黨人數甚至超過當時的政治中心江蘇省,是以蔣介石用浙江人偏多,是有一部分的社會基礎的。
更何況浙江人報名黃埔軍校的人數十分之多,蔣介石作為“校長”,自然會對學生有更多偏愛。據不完全統計,黃埔軍校一期生706人,浙江籍學生44人。二期453人,浙江籍學生68人。三期1297人,浙江籍180人。
除去能力外,同鄉之間的引介也是重中之重。蔣介石重用浙江人作為上司,這些上司也同樣更喜歡舉薦有同鄉情誼的人。
當時蔣介石的侍從室有許多浙江人,有人認為是因為侍從室上司是浙江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蔣介石口音甚重,同為浙江人的近侍可以更好的了解蔣介石的指令。
尤為特殊的是,蔣介石的近衛系統幾乎全部都是江浙人,這是一支完全效忠于蔣介石的隊伍,在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下,蔣介石自然會更偏向于熟悉的浙江人。
大勢已成,再難回天
而在形成了江浙幫以後,想要在此基礎上做出改變,可就難上加難了。蔣介石本就對同鄉有特殊的情誼,當尾大難掉之勢成形時,他也很難作出激烈的改變來改革,這是以蔣介石的性格決定的。
更何況,蔣介石認為忠誠大于能力,而他也堅信浙江老鄉是絕對不會背叛他的。到了後期,他對浙江人的信任深處超過了對于黃埔軍校學生的信任。
吳國桢曾說:“他多半是以對他本人的忠誠與否,而不是按他們的能力來挑選指揮官,隻要一個人對他忠誠,有點腐敗他也不在乎。”
如蔣介石的第一心腹陳誠,他就是青田人,1925年任黃埔軍校炮兵科上尉教官。後來南征北戰,在30歲當上了少将。
蔣介石十分欣賞這個老鄉,甚至和宋美齡做媒讓他娶了民國大儒的女兒,她是蔣介石的幹女兒,是以,陳誠成為了蔣介石的幹兒子。既為同鄉,又為幹子,陳誠自然就成為了蔣介石最倚重的犄角。
但即便是他,也對蔣介石專用浙江人而感到憂慮:長此以往,有能力的人對蔣介石感到不滿,很有可能造成極壞的影響!
1965年3月5日,因為肝癌處于彌留之際的陳誠留下了三條遺言,其中第二條就在暗諷蔣介石專用浙江人:“不要消極,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國軍民,共此患難。”
蔣介石十分黯然,他也有他的苦衷,但是浙江幫大勢已成,無力回天,徒增奈何?更何況多年的政治習慣,又哪是說改就改的?抱着遺憾,陳誠就此病逝。
小結:
通過各種手段建立的政府、拉攏的人才和金錢,終究還是不如以人心為根基來的可靠。人心向背,是這天下最可怕的力量。蔣介石四處尋财、拉攏人才,最終尾大難掉,嚴重影響了自己。
而我黨則是以人心為基石,激發出人們内心的革命火焰和革命意識,積極調動人們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奪得天下,建立以人民為主導地位的新中國。
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我黨以人為本,而國民黨則以财閥、以團體為本。财富的創造者是百姓,财富的使用者也是百姓,妄自追求那些掠奪百姓财富而肥的碩鼠,隻不過是舍本逐末。隻有以百姓為根基,以百姓為本的革命事業,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