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布
話說,自人類形成之始,戰争就一直伴随着人類文明的前行。戰争是殘酷無情的,弱肉強食也是戰争的本性。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二戰期間德國人憑借自身的“黑科技”與極其強大的工業産能,支撐着他們日益膨脹的野心,“閃電戰術”更是讓他國無數人喪失寶貴的生命,無數家庭變的破碎不堪,可以說,納粹所到之處家園被毀,寸草不生。
當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對于選擇無條件投降的德國來說,他們也為其瘋狂的行為做了深沉的忏悔。

德國人之是以能赢得道歉的機會并進行深刻的反思,那是因為他們最終選擇承認戰敗并“感謝”戰敗,如不如此,德國将會成為一匹脫缰而又無懼死亡的野馬,他們的未來将是無盡的黑暗。
那麼,促使納粹德國戰敗的一個重要的“硬體”條件,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它是一個靜谧而又小巧的零件——軸承。
沒錯他就是工業軸承,在大家的通常意識裡,“軸承”這個東西根本不應該算作武器的一種工業零部件,但是,在二戰時期,一個不起眼的“軸承”卻成為導緻德國戰敗的最後一根稻草。
小小的軸承竟會導緻昔日強極一時的德國迅速崩塌,乍一看來,這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啊。小小軸承如此樸實無華,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雖然不接觸工業,但也會經常的遇到帶有軸承的物件兒。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很普通的東西,其在某些領域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工業機械等方面,二戰時期德軍的各類戰車,全都裝有很多各種規格的大小軸承。
到了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成立,26個國家共同組建同盟國,開始對以德意日等國為核心的軸心國陣營進行反擊。
在1943年的歐洲戰場,同盟國陣營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進攻,在反攻階段打得着實艱難,美國開始調動大量戰機,對德軍各個實質性目标進行轟炸但效果并不顯著,反而美軍自深的損耗日益增長。
在中國兵法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斷敵糧草以使敵方投降,美軍想使用這招來對付德軍,于是又派遣戰機轟炸德軍後勤兵工廠物資局等,但收效還是甚微。
後來,美軍情報機構發現,要是能夠斷絕德軍各類裝甲戰車在生産時所必須的一個零部件的生産區,能否會産生奇效?于是,美軍将打擊目标瞄準了“軸承”。
二戰時期軸承在德軍的坦克戰機中的使用量非常大,倘若德國軍工失去了軸承的供應,那麼,德軍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美國人發現這個對于德國緻命的零部件後,即刻開始對德國軸承的供應鍊進行調查。
調查後的結果令他們甚是驚喜,德國的工業分布與生産軸承的地方非常集中,為德軍提供全部軸承的生産基地幾乎都建立在名為施魏因富特的小城市,這裡的軸承廠幾乎壟斷全德的軸承供應鍊。
後來,美軍的情報機構再次對德國的這個生産基地進行各種調查發現,施魏因富特這座小城市不設有任何防空設施。
換句話來說,德國人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小小的軸承對整個戰局發展的重要性。随後,美國人開始對德國的這座“軸承小城”進行了無差别地毯式的轟炸。
面對無數重磅炸藥小城很快就成為了一片廢墟,在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後,昔日被稱為機械化閃電部隊的德軍如同折翼的戰鷹,之後,甚至“落魄”到需要騾馬來拖拉戰車,這樣一來德軍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局面。
戰力受制緻使德軍再也無法抗衡盟軍,在錘死掙紮一年多,納粹德國于1945年的5月8日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正式落下帷幕。
本文參考資料:《二戰全史》,《蘇德之戰》,《二戰德國工業》,《知網相關文獻——二戰時期軸承對德國的影響等相關資料》,《百度百科相關詞條——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德國軸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