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照片:玩鳥的清朝人,被美軍俘虜的日軍

老照片:玩鳥的清朝人,被美軍俘虜的日軍

清朝末期,北京城裡兩個滿族旗人提籠架鳥在互相炫耀自己養的鳥兒。

清朝時期,凡是在籍的滿族旗人,朝廷每個月都會按人頭發放俸銀和俸米,是以這些出身滿族旗人家庭的老爺公子哥,基本都不用工作,每天閑來無事提籠架鳥,就是他們一天的工作的一部分。

老照片:玩鳥的清朝人,被美軍俘虜的日軍

1945年,一名美軍士兵在沖繩島活捉了一個日本兵,由于兩人的身高差距有幾十公分,是以日本的檔案認為這是兒童兵。

可是,仔細觀察這名所謂的兒童兵,他除了身高像兒童,長相完全和兒童不一樣,甚至他的嘴上都長滿了胡須。

在二戰後期,由于日本節節敗退,已經出現兵源不足的情況,是以為了補充實力,日軍對于新兵的身高并沒有太多的限制,加之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本身就矮,站在身材高大的美軍面前,有時候自然就有種“大人帶小孩”的感覺了。

而日本的檔案之是以堅稱這是兒童兵,其實也是想诋毀美軍的形象,讓大家覺得美軍在二戰時連兒童都抓起來做戰俘。

老照片:玩鳥的清朝人,被美軍俘虜的日軍

這是一個受傷的日本兵,隻見他身上綁着繃帶,癱坐在沙土上。看到美軍的到來,他還露出了咬牙切齒的表情,以至于他左手邊的同伴都露出了笑臉嘲笑他。

同伴之是以笑得很開心,還因為他覺得能被美軍俘虜,起碼還能留下一條性命。

因為如果繼續在這島上守下去,哪怕不被美軍攻擊,也會被活活餓死。

在馬紹爾群島戰役正式開打前,美軍已經牢牢封鎖了日軍的海上和空中運輸線,以至于讓日軍的補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根據二戰結束後的資料統計,日軍在1942年時,軍需物資的完好率為96%,1943年時,下降到83%,到了1944年時,直接下降到67%,而到了1945年下降到隻有51% 。

由此可見,美軍限制日軍的軍需物資補給,對于戰争的勝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老照片:玩鳥的清朝人,被美軍俘虜的日軍

這是一個嚎啕大哭的越南少年,隻見他爬到了一輛卡車的車廂上,對着車廂裡躺着的女子不停地抽泣,而那位女子則正是少年的母親。

男孩的母親隻是一個平民,但卻因為戰争而失去了生命。男孩在他母親去世時并不在現場,後來找不到自己的母親後,于是便一輛卡車一輛卡車的尋找,因為如果他母親不幸離世了,就有可能被這些卡車運走。

男孩是多麼希望找到自己的母親,可是又害怕在卡車上發現她。然而,最壞的結果還是出現在他的面前。

根據統計,越南戰争爆發期間,約有30萬南越士兵和11萬北越士兵死亡,與此同時,還有超過200萬名的無辜平民失去了生命。

老照片:玩鳥的清朝人,被美軍俘虜的日軍

他叫彼得·貝克,1945年6月29日,他被美國憲兵押上了絞刑台。然而,他并不是軍人,隻是一名裁縫,可是依然被作為戰犯行刑。

彼得·貝克确實是一位平民,而且還是一名存在殘疾的平民,那麼他又為何會成為戰犯呢?

原來,在1944年8月15日,他和另外兩個平民在德國普裡斯特附近射殺了一名美國飛行員。

最終,這三人在萊茵巴赫軍事監獄被執行絞刑,而他們也成為第一批作為戰犯受審的德國平民。

老照片:玩鳥的清朝人,被美軍俘虜的日軍

1891年3月,幾名西方士兵正在印度展示他們的獵物羚羊,而這些羚羊并不是士兵們用槍獵殺的,而且通過一隻被馴化的獵豹。

隻見這隻獵豹被繩索拴着,一名士兵則淡定地撫摸着獵豹的後背,絲毫不擔心遭到攻擊。

印度在曆史上曾經生活着大量的獵豹,可是由于人類的獵殺、食物的不足、栖息地的減少等原因,導緻獵豹一度在印度滅絕。

根據記載,最後一次在印度發現野生獵豹,還要追溯到1968年。

老照片:玩鳥的清朝人,被美軍俘虜的日軍

照片中間站着的人叫恩海,滿洲正白旗人,恩海,家住東城北豆芽菜胡同。清朝神機營霆字隊槍八隊章京。

這個恩海是個狠人,在義和團運動庚子年時,槍殺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很大反響。

1900年,當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日本軍隊抓捕了恩海,後來由日本軍隊移交給德國軍隊,12月31日恩海被德軍綁赴崇文門内槍殺并枭首示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