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布
話說,老蔣這個人确實是個人物,憑借着自己的才能走上了權力的巅峰。他這個人性格孤傲,能入他的法眼的人,幾乎沒幾個。例如民國時期的那些大佬,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汪精衛等等,幾乎都被他的手腕與權術所壓制。
不過,對于比較熟悉老蔣生平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他這個人并不是誰都不怕,有一個人他卻非常忌憚,甚至可以說是害怕,因為這個人有能取代他的資本,這麼厲害的人會是誰呢?他的名字叫做鄧演達。
鄧演達何許人也?元老級别的人物,在其14歲時就已經成為同盟會成員,當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年僅16歲,參與了汕頭方面與清軍的戰鬥,清軍被擊敗,他又被派遣到後方訓練民軍。

在那個時候,鄧演達他還隻是一個孩子,但他确實能力出衆,将毫無軍事素質的民軍練成了正規軍,就連孫中山先生都稱贊他很有能力,并将其作為組織的重點培養對象。
鄧演達出衆的軍事才能首次嶄露頭角是在1923年。在那個時候,孫中山先生在廣州成立了大元帥府,桂系軍閥大約兩萬餘人在肇慶地區反水。當時情況緊急,鄧演達臨危受命擔任少将參軍之職務,領兵向肇慶地區進攻。
最終,鄧演達僅僅隻用了兩天左右的時間,就輕松地将叛軍之危給解決了,當孫中山先生得知這一戰況後,甚是歡喜,并在回電中特意用“兄”來稱呼鄧演達。這個時候,鄧演達的年齡隻有28歲,而孫中山先生此時比他大了近30歲。
也許大家不知道,孫中山先生在籌建黃埔軍校之前,對黃埔軍校建立在何處一直舉棋不定,最後,還是将位址選為廣州,讓孫中山先生下定決心的,也和鄧演達有關,鄧演達的粵軍第一師的駐地在那個時候正好駐紮在廣州,這就很讓他安心。
在黃埔軍校建校之後,鄧演達被委任為學生總隊長,之後又擔任教育長,在此期間,也正是因為鄧演達的力挺,才聘請到一位“重量級”的人物來黃埔軍校任教,這個人就是在新中國成立後被授銜為元帥軍銜的葉帥。
不僅如此,鄧演達生平最大的功績是在北伐時期。在那個時候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的總政治部主任。武昌之戰,此役頗為著名,當然大家也都知道,賀勝橋,汀泗橋兩戰讓葉挺将軍功成名就,名揚天下,同時也知道葉挺将軍麾下的部隊也赢得了美譽——“鐵軍”。不過,鮮為人知的是,武昌之戰的總指揮正是鄧演達。
在1927年,主席在武漢地區興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先後培養了一大批開展“農民運動”的骨幹與人才。
這件事對近代史比較熟悉的朋友們應該不陌生,但很少人知道的是,開展“農民運動”講習所的一把手正是鄧演達,而主席則是副所長,二把手,也可以說,“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實際責權人就是鄧演達。
并且,讓主席負責“農民運動”講習所,也是鄧演達力薦,因為在那個時候國共有着不可協調的沖突,很多國民黨内部幹部認為不能讓外黨負責這事,但鄧演達為了大義,力排衆議,堅持要委任主席承擔這個職務。是以,才會有曆史課本上所講述的主席興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這回事。
在名将陳誠曾經對外說過,他這一生最敬佩的人就是鄧演達。在1923年時,鄧演達擔任粵軍第一師的團長,陳誠正好是他的副官,陳誠對鄧演達在軍事指揮方面的才能,作戰中的戰鬥作風,以及高超的帶兵能力都欽佩不已,他将鄧演達視為自己的偶像,自己軍旅生涯的導師。
在後來,鄧演達被老蔣抓捕後,陳誠動用自己所有的關系遊走四方為鄧演達求情,同時還親電聯蔣介石,勸阻說:“鄧演達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請委員長從寬處理。”
當然,蔣介石視鄧演達為自己最大的威脅,好不容易落到自己手中,怎能放虎歸山?最終,鄧演達被暗殺。
鄧演達死後,陳誠心痛不已,專門緻電吊唁鄧演達的家人,并對其夫人承諾,以後有任何難事都可以來找他。
在蔣介石準備對鄧演達“下手”的時候,他内心非常猶豫,但在自己的心腹戴季陶的“谏言”下(老蔣的智囊團成員),他最終決定除掉鄧演達,當時戴季陶對老蔣說:“委員長‘最大的’的敵人,不是紅色政權,也不是汪僞政權,陳濟棠等人,而是可能完全動搖您地位和權力的鄧演達”!蔣介石是個聰明人,尤其對帝王之術非常精通,于是,下定決心必須除掉鄧演達。
一代英雄豪傑,沒有戰死沙場,而是成為了權力“争奪”的犧牲品。1931年的11月29日,鄧演達蒙難,此時的他才僅僅36歲。
本文參考資料:《鄧演達傳》,《鄧演達生平與思想》,《鄧演達:民主革命的彗星》,《影響中國曆史100名人》,《知網相關文獻——悲壯交響曲鄧演達評傳,鄧演達研究新論》,《百度百科相關詞條——鄧演達,蔣介石,農工先驅鄧演達,鄧演達研究與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