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藍鲸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之一,最近,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發現,這些“大胃王”比過去想象的更能吃,平均每年吃掉的食物比研究人員之前估計的多三倍!作為當今世界上已知體積最大的動物,藍鲸在進食期平均每天可進食16噸。此外幾種須鲸,比如北太平洋座頭鲸和長須鲸,在進食期日食量可分别達9噸和8噸。
由于低估了它們的“胃口”,人們之前可能也低估了這些海洋巨獸對海洋生态系統健康和生産力的重要性。比如,捕鲸導緻的南大洋須鲸減少反而會導緻其主要食物磷蝦數量下降。而通過恢複鲸魚的數量,除了通過影響營養物質的循環來增加海洋的生産力,還将對全球碳減排做出巨大貢獻。

▲相關研究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志上
在1910年至1970年間,南大洋中大約有150萬頭須鲸遭到人類捕殺,嚴重擾亂了海洋生态系統。“50年後,我們仍然在了解這種行為産生了什麼影響。”該論文第一作者Matthew S. Savoca博士解釋道,“我們正在研究如何利用這些資訊,了解鲸魚數量對海洋生态系統造成的影響。我們希望,這将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漁業産量、碳減排等各方面帶來益處。”
然而,首先需要解決鲸魚相關的一些基本生物學問題。比如,它們每天吃多少?頂級捕食者會直接影響其獵物的生存結構,進而間接影響生态系統。
▲圖檔來源:wikipedia,CC BY anim1754,Author: NOAA Photo Library
為準确地計算它們的食量,研究小組使用了來自大西洋、太平洋和南大洋、7個物種的321頭鲸魚資料,包括藍鲸、座頭鲸、長須鲸、弓頭鲸、露脊鲸、南極小須鲸和布氏鲸。
研究人員借助吸附在鲸類背部類似“微型智能手機”的電子标簽裝置(功能包括相機、麥克風、GPS定位器和運動追蹤器等),于2010年至2019年追蹤了這些鲸,并借助無人機拍照評估鲸的體長和嘴部大小,并以此精确估計它們一次能吞下的食物量,同時通過裝有回聲探測器的小船評估它們附近的獵物數量,以計算能捕獲的食物。
▲研究人員利用多種方法精确估算鲸的食量(圖檔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發現,主要以磷蝦為食的須鲸的食量是之前預計的2~3倍。而将魚作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鲸魚食量和之前估測的差不多。另外,多數鲸魚一年中隻在約100天集中大量進食,主要在夏季繁殖期。例如,藍鲸的進食期日均食量可達16噸,它們的全年進食量約為1600噸。
根據這些資訊,研究人員進一步推算出,捕鲸前,南大洋磷蝦數量密度約為現在的5倍左右,這意味着鲸魚在其生态系統中扮演着複雜的角色。鲸魚種群數量的變化,與整個海洋生态系統的生産力和功能密切相關。,
▲食物密度和鲸魚所需食物量之間存在相關性,相比魚類,它們需要吃更多的磷蝦來獲得相同的能量(圖檔來源:參考資料[1])
大洋是地球上生産力最高的生态系統之一,研究人員指出,恢複鲸魚種群數量可以恢複海洋生産力,進而增加浮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浮遊植物是磷蝦、小型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通過吃磷蝦後排洩,鲸魚将磷蝦體内鎖住的鐵釋放回水中,為浮遊植物提供生存所需的鐵。據推算,捕鲸前南大洋的須鲸每年能循環1.2萬噸鐵,今天僅為1200噸。
根據估測,捕鲸前鲸魚數量通過營養循環,能使南大洋的海洋生産力提高約11%,并使海洋生态系統和生物體吸收和儲存的碳減少至少2.15億公噸,有可能導緻逐年累積的碳減排效益。
該論文作者之一,Nicholas D. Pyenson博士總結道:“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就規模而言,鲸魚對全球生産力和碳減排的影響,可能與整個大陸的森林生态系統不相上下。而如果我們将鲸魚數量恢複到20世紀初捕鲸之前的水準,我們将恢複海洋生态系統失去的大量功能,并提供一個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2] Researchers Find Whales Are More Important Ecosystems Engineers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Retrieved November 3, 2021, from https://news.stanford.edu/press-releases/2021/11/03/researchers-findles-eat-expected/
[3] World's Largest Whales Eat More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Amplifying Their Role As Global Ecosystem Engineers. Retrieved November 3, 2021, from https://phys.org/news/2021-11-world-largest-whales-previously-thought.html
更多推薦
點個“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