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三桂造反失敗,康熙想将他全家滿門抄斬,吳三桂還有後人嗎

吳三桂造反,失敗,結果悲催了,被滿門抄斬,卻唯獨漏掉一個人,吳家老二,名叫吳應麒。

吳三桂在曆史上也是個響當當的人物,他在明朝末年鎮守遼東一帶,是一員名将。可惜他在大明即将滅亡的時候,因為李自成的手下大将奪走了他的小妾陳圓圓,而把清軍引入關東。

之後,吳三桂與清兵一起,打敗了李自成,到達漢中四川,平定了雲南、貴族和廣西,為滿清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吳三桂造反失敗,康熙想将他全家滿門抄斬,吳三桂還有後人嗎

吳三桂殺害了永曆皇帝,加快了明朝的滅亡,受到了滿清政府的大大獎勵,晉封為西平王。

吳三桂實力相當雄厚,雲南、貴州、廣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區都屬于他的地盤,還擁有幾十萬的軍隊,他相當于一個土皇帝,稱霸一方。

畢竟吳三桂是漢人,于是康熙采取了削藩行動對,吳三桂自然不滿,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混到這個地步,豈能坐以待斃。

于是,吳三桂聯合藩王起兵造反,打着“反清複明”的旗号,呼籲老百姓加入進來,他的這一做法正應了老百姓的心思,很多前明的老百姓都加入進來了。

吳三桂造反失敗,康熙想将他全家滿門抄斬,吳三桂還有後人嗎

吳三桂的軍隊聲勢浩大,一路勢如破竹,把清軍打的節節敗退,一直攻占到了長江邊上,他占領了半壁江山,吳三桂勝利在即。

吳三桂卻急于做皇帝,停止北上,于是就地自封為皇帝,國号“大周”。事已如此,吳三桂的原形畢露,跟随他的明朝遺民看清了他的真實面目,都離他而去。

用“失道者寡助”來形容此時的吳三桂十分确切,之後,失敗被抓,全家老少百十口人都上了斷頭台。

吳三桂造反失敗,康熙想将他全家滿門抄斬,吳三桂還有後人嗎

吳三桂的兩個兒子名字是吳應熊和吳應麒。吳應熊早與皇太極的女兒建甯公主成婚,定居北京,吳應熊有兩個兒子:吳世林和吳世璠,吳應熊和吳世林都被康熙處死。

吳世璠被秘密送出北京,在吳三桂病逝後他繼位,當時隻有16歲。吳三桂去世後,軍心離散,戰鬥力削弱,已經不是清軍的對手,屢戰屢敗。

吳世璠當時年齡太小,嶽父郭壯圖牢牢地控制着他,大周内部出現了不同的幫派,明争暗鬥,分崩離析,自相殘殺,大周實力完全喪失。

吳三桂造反失敗,康熙想将他全家滿門抄斬,吳三桂還有後人嗎

康熙皇帝繼續加強攻勢,郭壯圖的部隊軍心渙散都在考慮投降,幾個大将準備發動兵變,想逮捕吳世璠和郭壯圖作為禮物獻給清軍。

此時的吳世璠知道末日一到,穿上龍袍,登上大殿,舉起大刀,割喉自盡,皇後上吊自殺。因為吳世璠年齡尚小,沒有留下子嗣。

康熙對能找到的吳三桂後人絕不留情,一律處斬,也包括吳三桂的兄弟侄子的後代,死難者達百餘人。

對吳三桂的後人,其他的人都有記錄,隻有他的二兒子吳應麒沒有下落。

直到發現陳圓圓的墓地,吳應麒的下落才被解開。

吳三桂造反失敗,康熙想将他全家滿門抄斬,吳三桂還有後人嗎

岑鞏縣馬家寨共有1000多口人,這裡的人全都姓吳, 雖然在我國農村都是以血緣為紐帶,但是這麼多人隻有一個姓的也不是多見。

據說當年吳應麒在争奪帝位時失敗,為了保住吳氏血脈,帶着陳圓圓還有忠于吳家的馬寶一家,來到了貴州岑鞏縣。從此改名吳啟華,躲過了滿清的追殺,就地隐居下來。

吳應麒剛來時這裡是一片原始森林,他帶領人們辛勤開拓,終于有了駐足之地。生活雖然非常辛苦,但吳家還是有人活了下來。

來到岑鞏縣的吳家不再是原先的顯赫家族,馬家也不再是原先的傭人。吳家和馬家彼此通婚,延續子嗣,慢慢的就發展到了現在的1000多人。

而且兩個兒子吳仕龍和吳仕傑也是世字輩,和吳三桂的孫輩世字一緻,這也可以作為馬家村人是吳三桂後代的依據之一吧。

現在吳家一千多人仍然生活在馬家村,但早已不是原先的荒涼之地了。因為有陳圓圓墓的緣故,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旅客去遊覽,旅遊業發展相當不錯,由此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還是吳家人技高一籌,幾百年後吳家竟然再次興盛起來,這是當初康熙萬萬想不到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