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是民族品牌,更應該對自己的使用者好一點。
1
鵬友們,紮心了
造車新勢力之一的小鵬,最近很不太平。
讓它感到煩惱的,至少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和臉有關。據中國基金報的消息,近日,小鵬汽車因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資訊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被上海市徐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萬元。
這是咋回事?處罰書顯示,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旗下7家門店安裝人臉識别攝像裝置,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間,這些人臉識别攝像裝置共計采集上傳人臉照片431623張。
這種事不是個例。早在今年“315”期間,央視就曾曝光科勒衛浴、寶馬汽車4S店等商家安裝人臉識别攝像頭,消費者隻要進了其中一家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會被攝像頭抓取并自動生成編号,以後顧客再去哪家店,去了幾次,這些商家都會知道。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人臉資訊已經成為很多使用者的支付密碼、賬号密碼等,一旦洩露,将嚴重威脅使用者的财産安全、隐私安全。
盡管上海小鵬汽車表示已經拆除了人臉識别裝置,上傳的人臉照片也已經删除,但在網友看來,這個處罰力度還是太輕了:
“43萬張人臉照片,被罰10萬塊,一張照片才兩毛錢。”
第二件事和補貼有關。根據江蘇電視台的報道,南京一位消費者以合同總價279650元的價格定購一輛小鵬P7。但在提車時,小鵬汽車4S店從業人員卻通知該消費者要額外繳納7000元才能交車:
因為整車價格不到30萬是拿不到國家補貼的,是以賣車的時候先做低合同價格,将價格控制在30萬以下,然後再把價格補齊。
沒想到,“陰陽合同”從娛樂圈飄到了汽車圈。也正是這件事,讓小鵬陷入了“騙補”疑雲之中。
第三件事,和車有關。在黑貓投訴官網,小鵬汽車涉及的投訴量有264條,主要原因在于延期傳遞。
按照小鵬銷售的說法,提貨期一般在6~8周,但實際上,等待20周也沒能提車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更令部分車主感到不舒服的是,小鵬汽車對市場車輛預定訂單進行差別對待。“P7 670公裡高配續航版本訂單全力安排生産供應配車,而對480版本低配車型訂單當機不予配車。”
對小鵬來說,不太平的事遠不止這些。2021廣州車展上,一名車主選擇在小鵬汽車釋出會上為自己維權。但媒體曝光的視訊顯示,這名維權使用者被保安擡出車展現場,與數月前特斯拉那一幕如出一轍。
更早些時候,2019年7月10日,小鵬汽車釋出了2020款小鵬G3,補貼後售價為14.38-19.68萬元。面對這款号稱“力壓特斯拉、手撕比亞迪”的新車,小鵬的老款車主們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表示了“歡迎”:
在小鵬汽車總部拉橫幅維權。
車主們的情緒很好了解。2020款G3的上市意味着,他們剛到手不到3個月甚至幾天的新車,迅速變成了被停産的老款,在二手車市場上的“身價”也在一天内從約12萬元跌到了七八萬元,折價近一半。這些車主充滿了失望和憤怒:
“鵬友跟小鵬談情懷,小鵬把鵬友當傻逼。”
鵬友們,紮心了。
2
一場燒錢遊戲:賣得多,虧得也多
紮鵬友的心之外,小鵬也有好消息。
今年第三季度,小鵬實作總營收57.20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長了187.4%,環比上一季度也實作增長52.1%。
更重要的是,今年第三季度的銷量上,小鵬以25666輛排在造車三兄弟第一的位置。
但在這個“銷冠”背後,小鵬的淨利潤卻有點慘不忍睹。今年第三季度,小鵬淨虧損為15.95億元,同比去年擴大了38.83%。造車三兄弟中,盡管小鵬在第三季度的傳遞量是最高的,但其淨虧損也是最高的。有人甚至做了一個較為誇張的對比:
相當于每賣出一輛車就虧損約6.2萬元。
從毛利來看,今年第三季度小鵬整體毛利率為14.35%,盡管相比上季度有所增長,但與特斯拉的26.6%、蔚來的20.3%依舊有較大差距。
這種“增收不增利”的背後,小鵬的銷量并不穩定。例如,小鵬今年7-9月銷量分别為8040輛、7214輛和10412輛,波動較為明顯。
▲圖源連線出行
放到造車三兄弟裡對比,理想僅憑理想ONE一款車型,就在7-8連續兩月對擁有G3和P7兩款量産車型的小鵬實作了銷量方面的超越。
雖說新能源汽車本就是一個燒錢的戰場,但看着不斷擴大的金錢漩渦,再闊綽的投資人估計也得掂量掂量。
小鵬的錢都花哪裡去了?這個問題,我在财報中找到了部分答案。
财報顯示,小鵬第三季度研發投入為12.642億元,在業内看來這進一步加劇了小鵬盈利的困難。這一研發投入雖然趕不上特斯拉同期的39.63億元,但超越了蔚來同期的11.93億元。
反映在産品上,就是我們看到的飛行汽車、小馬機器人、新車型G9等。
打科技牌——在“增收不增利”的質疑下,這是小鵬對資本講出的新故事。
3
“中國特斯拉”?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小鵬都被外界視為“蔚小理”三兄弟中最像特斯拉的。
就連在對待老車主上,小鵬都和它的“榜樣”特斯拉有點像。
2019年3月,特斯拉全系車型出現大幅調價,最高降幅達34萬,部分車主上門店拉橫幅維權。
但有意思的是,去年11月21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卻和“榜樣”幹起來了:
在此之前,馬斯克曾在社交媒體上内涵小鵬“抄襲”:
“他們有特斯拉的舊版軟體,而沒有我們最新的神經網絡計算機。”
“是的,他們還偷了蘋果的代碼。”
馬斯克的話并非空穴來風,2019年初,特斯拉将曾任特斯拉進階工程師、後來跳槽小鵬汽車任感覺主管的曹光植等人告上法庭。
訴訟中稱,前員工曹光植在跳槽至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小鵬汽車之前,竊取了與特斯拉 Auto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功能相關的源代碼。據了解,曹光植是可以通路特斯拉Autopilot項目源代碼的40名員工之一。
除此之外,曾任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全面負責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研發團隊的建立人谷俊麗,之前就是在特斯拉Autopilot團隊。
一直以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很多媒體也将小鵬稱為「中國特斯拉」。
早在2017年,國外媒體就把小鵬汽車的車型、功能跟特斯拉作對比。
電池組、内飾、外觀……在許多細節上,你會發現小鵬都有學習特斯拉的痕迹。
而且,根據iFeng科技的研究,在衆多車企中,目前小鵬是唯一一個與特斯拉有絕對交集的品牌,不僅品牌、産品定位十分相似,連主力車型小鵬P7也與特斯拉Model 3價格幾乎完全重疊。
“抄襲”質疑纏身之外,小鵬還被诟病營銷色彩過重。
碰瓷特斯拉不必多說,何小鵬更是在公開場合直言:
智能汽車的核心在營運,而不在制造。
更讓人感到尴尬的是這句——
網際網路老兵何小鵬,把UC那一套成功帶到了造車界。
盡管小鵬一直宣傳技術投入,但其是否有真正的差異性技術能夠“叫闆”特斯拉,依然要打上一個問号。
4
尾聲
過去兩年,對新能源車企而言,是一場資本狂歡的盛宴。
在特斯拉的帶領下,其他新能源車企一同分享盛宴,水漲船高。蔚來不用多說,李斌直接從“最慘的男人”變成了“最幸福的男人”;理想和小鵬,也在這場狂潮中成功上市。
但很明顯,風口不會一直吹。時至今日,新能源造車賽道上,除了新勢力,至少還有兩股強大的力量——
跨界新秀:以蘋果、華為、小米、百度等為代表,他們一開始就是沖着智能化去的,直搗新能源車企的核心腹地。
傳統車企:不要說國外那些大車企,就說國内,上汽、吉利、比亞迪等已經開始發起淩厲的攻勢。
▲圖源億歐智庫
群雄逐鹿的局面下,資本将漸漸回歸理性。當外部“輸血”越來越弱,所謂的新勢力能否真正長遠發展,還要看自身的“造血”硬實力。
能拿下新勢力“銷冠”,小鵬無疑有自己的獨特優勢。但對小鵬來說,如果不快點找到自己的核心領地、如果繼續讓鵬友們寒心,真的有可能像那句老話說的一樣:
時代抛棄你的時候,連聲再見都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