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he Busby Babe
作者:Pauly Kwestel

是的,這隻是一篇戰術簡析而已。這周我就不出長文了,不過在回看了比賽之後,我注意到了某些東西,是以想要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對陣諾維奇的比賽中,朗尼克選擇了跟此前擊敗水晶宮時一模一樣的首發,但曼聯并非完全沒有變動。
在對陣水晶宮的比賽中,布魯諾實際上是“雙10号”中靠右的那個,而靠左的桑喬扮演的是同樣的角色。兩名球員确實得到了足夠大的自由度,能在場上四處遊弋甚至換邊,但大多數時間還是會在紙面位置附近活動。
到了上場比賽,兩人互換了位置,桑喬出現在右側,布魯諾挪到左側。我确信朗尼克這麼做有自己的理由,而曼聯球迷也樂見桑喬更多地出現在右路(咱們在桑喬效力多特的最後兩個賽季已經見識過了,他左右皆能,而且創造力方面的資料并無本質差别。本賽季在曼聯,桑喬在左右兩邊的表現同樣較為相似)。
在控球狀态下,布魯諾和桑喬換邊或許不會有太大影響,盡管桑喬在右路的觸球次數會少一些,曼聯的進攻左傾仍未變,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無球階段的表現。
大家都知道了,拉尼克是4-2-2-2陣型的忠實擁趸。他喜歡在前場逼搶對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邊後衛就必須頂上去。正如我們在曼聯對陣水晶宮一戰中看到的那樣,如果對手嘗試讓前鋒拉邊,後場沿邊線直傳來攻破曼聯的逼搶,那曼聯中衛就得跟着對方前鋒防到邊路。
在此基礎上,球隊的其餘球員也得跟着補位。此時一名中衛實際上在右後衛位置上,通常會有一名中場球員來補到中衛位置上,讓球隊繼續保有四後衛的陣型。同側的10号位球員則要補到中場,直至球隊有機會重整陣型。
還有些時候,當曼聯沒有逼搶對手,而對方将皮球推進到曼聯的半場,中前衛就可以拉邊協防邊路區域。
出現這樣的畫面時,你通常會看到另一位中前衛靠過來補防隊友留下的空當,而一名10号位會回撤臨時充當中前衛。
當然,如果他們在前場有這樣的補位需求,你會看到一樣的輪轉方式。
中場球員的踢球風格将決定他們會處于何種情形。弗雷德更有可能沖到前場進而導緻失位,引緻麥克托米奈幫他補,右側的10号位球員需要回撤保持雙中場。麥克托米奈在比賽中更有可能離開應該在的位置,是以右側的10号位很容易遇到防守問題。
為什麼這個問題值得重視?首先,布魯諾是個10号位球員,效力葡萄牙體育期間,他有過出任中前衛的經驗,有時候是三中場體系中,有時候是兩名中前衛之一。桑喬則一直以來都是一位攻擊手。
換句話說,當布魯諾回撤到中場時,他臨時出任的是自己踢過的角色。如果是桑喬回撤,他得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位置。有許多的細微差别是他還沒有掌握的,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現失誤。
上周六的上半場就能看到這點。諾維奇攻破了弗雷德和特萊斯設下的逼搶陷阱,讓弗雷德留在了前場。麥克托米奈補位,桑喬按照要求回撤到中場,但是經驗不足的桑喬執行了區域防守,沒有跟人。他始終沒有遵照林德洛夫的訓示看住對面後插上進禁區的無球球員。
林德洛夫認為隊友會接管這名後插上的球員,是以繼續跟住自己的目标。結果并不是這樣,魯普沖入禁區後無人看管,被迫換防的林德洛夫頂了上去,還是稍稍慢了一步。
假如本場對手不是諾維奇,曼聯的處境可能會糟糕得多。
到了下半場,皮球還在邊路,弗雷德被迫遊弋到左路防區支援特萊斯。盡管曼聯有局部人數優勢,麥克托米奈還是靠了過去……反正他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具體是什麼不好說。桑喬再次回撤到了中場,但這回他完全是孤立狀态。
由于身邊是一大片空當,桑喬(也許他自己意識到了)再次沒有跟防具體目标,而是進行區域防守。林德洛夫的頭球解圍直接頂給了魯普,桑喬此時的位置既不友善尋求防守目标,又不友善封堵傳球角度,當然,鑒于他在這個位置上幾乎沒有經驗,這樣的場面也是能預計到的。
諾維奇利用這次進攻獲得了一次還不錯的射門機會,德赫亞又一次做出精彩撲救力保大門不失。
朗尼克上任後才踢了兩場比賽而已,但是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右側的10号位球員會稍微靠後一些(可能是因為需要承擔更多的防守任務),左側的10号位能有更多持球機會(在前場的次數也更多)。這可能是桑喬和布魯諾換邊的原因,但球隊也必須意識到這麼做的風險。問題并不是桑喬一個人導緻的,如果讓格林伍德上陣,也有可能出現同樣的問題。
我們現在隻有兩場比賽的樣本而已,但關鍵在于教練要及早發現,做出必要的調整,并和球員通力合作,以便讓他們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處理。一切都需要時間。
這一問題在上周末并未傷害到曼聯,但假如紅魔面對的是一支強于諾維奇的球隊,就很有可能付出代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