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瓷器誕生的背景
由于北宋王朝“诏求天下古器”,出土的高古文物 日益增多,進而在全社會掀起了一股“複古之風”,金石考據學逐漸發展起來。當時文人所著的有關書籍達34種之多,代表作有呂大臨的《考古圖》、王黻的《宣和博古圖》等。這些著作以考證青銅器為主,圖文并茂,考說嚴謹。在當時複古之風的影響之下,瓷器自然順應潮流, 在皇家與民間用瓷上均得到展現,如宋鈞窯月白釉出戟尊 (圖1)、南宋龍泉窯琮式瓶(圖2)、南宋龍泉窯鬲式爐 (圖3)。然而,真正将高古文物的模仿推至高潮的民間瓷窯,當屬元代龍泉窯。

元代龍泉仿古青瓷舉例
元鼎式爐
元鬲式爐
元魚耳爐
元尊式瓶
元連座琮式瓶
總結
這類仿古器物的釉色以翠青釉為主,并有部分偏灰黃,施釉偏薄。表面紋飾以印花和劃花為主,劃花線條粗放,印花模糊,有些隐約可見紋飾,總體上制瓷工藝大不如以前。說明元人此時關注龍泉窯實用瓷器的生産進而相對忽視對于在高古文物影響下仿古陳設瓷器的制作,這或許是與當時人們的審美需求有關。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徐浩楠《高古文物對元代龍泉青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