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貨量剛破一億片,Mobileye就開始掉隊了

[資訊-牛車網]

Mobileye未能及時求變,固步自封,以至于被客戶紛紛抛棄!

近日,英特爾旗下進階駕駛輔助系統內建晶片生産商Mobileye宣布,全球出貨量正式突破1億片,但從市場格局來看,Mobileye已開始掉隊。

2004年,首款EyeQ晶片問世,2012年公司出貨量突破100萬片,去年,得益于全球智能電動汽車的急速發展,EyeQ晶片的出貨量突破7500萬片,截止今天,Mobileye全球出貨量正式突破一億片。

出貨量剛破一億片,Mobileye就開始掉隊了

Mobileye的發展見證了智能汽車的崛起。

作為ADAS領域最先發力的初創企業,Mobileye占盡了時間先發優勢,從1999年就成立開始創業,2007年系統晶片産品的首次量産,再到今天全球超過4000萬台汽車的熱捧,Mobileye實作了全球市占率70-80%的神話。

在一段時間之内,隻要是打造一款智能汽車,就離不開Mobileye方案,據公司官網資訊,Mobileye的産品已被27家汽車公司選中,包括大衆、通用、寶馬、福特、本田和日産等。

甚至包括以智能化水準最強的特斯拉,早起車型Model s于Model x都采用了Mobileye Eq3方案。

出貨量剛破一億片,Mobileye就開始掉隊了

但随着行業發展,Mobileye方案被越來越多的車企撇棄。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曾表示:“Mobileye與其他汽車制造商的協定使其無法跟上特斯拉的技術發展步伐。他們是第三方供應商,必須支援适配其他汽車制造商同行的數百款車型。”

事實上,Mobileye除提供晶片外,還将感覺算法打包一起賣給汽車公司,EyeQ晶片的内部預裝了已經寫好的感覺算法,完全封閉的系統導緻汽車公司車企無法靈活修改和調整算法。

簡單來說,是Mobileye給什麼,汽車公司用什麼,如今市面上大多數傳統主機廠都是采用了該方案,後期難以更新。

而智能汽車的下半場需要開放、可快速疊代、差異化優勢的智能駕駛系統。

為此,在特斯拉之後,中國各大汽車公司也紛紛抛棄EyeQ晶片,蔚來、小鵬、威馬和理想的下一代旗艦車型均采用英偉達Orin晶片,寶馬也在近期宣布與Mobileye分手,轉投高通門下。

如今,EyeQ晶片早已從一機難求到門可羅雀。

當然,面對未來,Mobileye也在積極布局可實作完整自動駕駛的高端産品,以争取與部分不具備全棧自研能力的傳統主機廠展開深度合作。

但從市場來看,Mobileye的高端産品發展緩慢,很難擊敗競争對手。

從技術參數來看,Mobileye目前最先進的EyeQ5晶片單片算力隻有24Tops,落後于英偉達Orin的254Tops、高通骁龍Ride的60Tops和連特斯拉FSD的72Tops,華為昇騰310的64Tops、地平線的征程五的128 Tops等。

總結:

雖說Mobileye的掉隊有多方面原因,但最本質的原因則是汽車産業布局智能化的模式變了。

在2016年之前,量産L2自動駕駛系統還多沿用了主機廠采購內建的傳統思路,但最近5年裡,汽車産業已經進入軟體定義汽車、智能化決定使用者體驗的新模式,為此不少車企不得不走上全棧自研之路,而在這個變革過程中,Mobileye未能及時求變,固步自封,以至于掉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