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書架丨《白蛇傳·情未了》以“紀錄片”的方式呈現:電影如何讓粵劇美出圈

封面新聞記者 王卉

有人說,中國傳統戲劇已經落伍,不會再受到人們的熱愛和追捧。然而,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卻美出圈,一經出現便引起觀衆的強烈反映,特别是受到許多年輕觀衆的歡迎,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和文藝現象。

《白蛇傳·情》餘音未了,便有了廣東人民出版社的這本《白蛇傳·情未了》。

新書架丨《白蛇傳·情未了》以“紀錄片”的方式呈現:電影如何讓粵劇美出圈

該書是粵劇電影《白蛇傳·情》的一部“紀錄片”。書中解碼了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從電影開發策劃、劇本創作、美學風格、音樂音效到後期特效等電影制作全流程。

在書中,該片導演、主演、編劇、編曲等9位主創解密幕後創作,5位專家影評多元度分析白蛇傳的前世今生,追尋粵劇電影的來時路,進而探求粵劇電影的破圈之路。全書呈現了數十幅高清跨頁劇照、概念設計原圖、劇本精選,猶如一部精彩紛呈的紙上電影,帶領讀者走進片中的燃情世界。

新書架丨《白蛇傳·情未了》以“紀錄片”的方式呈現:電影如何讓粵劇美出圈

在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白蛇傳·情》是如何打破戲曲與電影的次元壁,跨越傳統與現代、經典與流行,進而将粵劇文化美出圈的。

《白蛇傳·情》創下了中國戲曲電影票房的新紀錄。更難能可貴的是,這部電影圈了一波年輕粉絲,可謂是粵劇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标杆之作。它以傳統美和現代美的融合,講好中國故事,為粵劇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現代傳承做出了有價值的嘗試。

新書架丨《白蛇傳·情未了》以“紀錄片”的方式呈現:電影如何讓粵劇美出圈

文化需要傳承,但“文化傳承”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從河南春晚的舞蹈節目《唐宮夜宴》到粵劇電影《白蛇傳·情》的受到熱捧,其實并不意外。這些祖先留下的藝術瑰寶,創新形式、結合當下,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接觸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進而喜歡傳統文化。而電影新技術正在打開傳統戲曲的傳播新次元。電影《白蛇傳·情》的出圈,再次佐證了戲曲電影大有可為。

粵劇是廣東的一張文化名片。世界範圍流傳最廣的劇種就是粵劇,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劇。承載戲曲傳統基因、煥新表達方式的粵劇電影,還有着更多的可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進而成為中國電影的一張名片。

電影中法海的扮演者王燕飛說,傳統是根,發展創新是葉,能否開枝散葉就看你這條路找得對不對,可不可以吸引更多年輕觀衆。現在有那麼多新鮮東西可以看,為什麼要看你戲曲?戲曲是一種高雅藝術,但它也需要發展,才能繼續往上走。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黃天骥認為,“正像在音樂廳聽交響樂演出、在球場上看足球比賽,和看電視轉播,效果完全不同一樣。粵劇電影《白蛇傳·情》的成功上映,也必然促使戲曲工作者将思考在舞台演出中如何進一步創新、如何把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和現實的審美觀結合的問題,提到日程上來。 ”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