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代的眼淚!《童話大王》明年一月停刊

作者:法律讀庫
時代的眼淚!《童話大王》明年一月停刊
作者:田文昌、楊大民

編者按:近日,鄭淵潔在其微網誌宣布,陪伴幾代人成長的《童話大王》将于2022年1月停刊。

1985年《童話大王》創刊,在長達36年的時間裡,鄭淵潔是這本雜志的唯一撰稿人,雜志總印數逾兩億冊,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他收到十餘萬封小讀者來信,如今把它們藏在100平方米的房子裡。曾經,鄭淵潔還是中國作家版稅收入最高的作家。

僅以此推送向鄭老師緻敬。

時代的眼淚!《童話大王》明年一月停刊

《 寫給鄭淵潔的66封信 》序一

《童話的另一種力量》

田文昌

古往今來,書籍對人的啟迪作用人人皆知。然而,卻少有人的作品能像鄭淵潔童話般具有如此重大的影響力!

童話大王鄭淵潔出生于1955年6月15日,2021年6月15日,恰逢鄭先生的66歲生日。借此機會,在楊大民律師的組織策劃下,來自全國各地的66位讀者包括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10後,六個年代出生的人,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人,以書信的方式共同回憶閱讀鄭淵潔童話的童年時光和少年時代。總結和思考鄭淵潔童話對每一個人的成長所産生的影響。表達對鄭淵潔老師的敬意、感謝與感恩。

鄭淵潔以一己之力堅持四十年創作《童話大王》,塑造了舒克、貝塔、皮皮魯、魯西西等童話人物,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鄭先生以想象力豐富的童話故事講述樸素的人生道理,告訴孩子們正義,善良、平等、尊嚴與愛總會超越和戰勝邪惡,自私、狹隘、貪婪、不公。

鄭淵潔童話關注人性,關注孩子尊嚴,抨擊應試教育,提倡個性發展。這些内容,沖擊了中國幾千年來固守的傳統教育理念,以通俗而生動的方式開啟了幾代青少年的心智,發揮了普通教育難以奏效的作用,也挑戰了當下教育理念中的一些錯誤思潮。其對于教育制度的改革乃至對于人生價值觀的指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傳播法律,更是鄭先生的一大創造。他根據刑法規定并結合孩子的成長,創作了《皮皮魯與419宗罪》,通過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故事,化枯躁為樂趣,在寓教于樂中把孩子們帶入到一個身曆其境的法治天地之中,深入淺出地告訴家長和孩子,要遠離犯罪并學會依法保護自己。這種效果遠遠勝過那些說教式的普法宣傳。

我曾經做過中學教師,又做過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教師,深知教育體制中的一些弊端和教育改革的 艱辛,更了解普法教育的意義。鄭淵潔先生的童話故事無論對于普通教育還是對于普法教育,都有異曲同功之處,而且是教育從娃娃抓起,在青少年的心靈中播下了正能量的種子。正是如此,才引出了由六十六位讀者《寫給鄭淵潔的六十六封信》這本感人肺腑的“心書” 。

鄭淵潔先生的童話發行量巨大,影響教育了幾代人。童話中的人物如同他本人一樣,都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向惡勢力抗争,替弱者呐喊,為捍衛真理而戰鬥,是鄭淵潔童話突出的主題,也正是該書經久不衰的生命力所在!

在中國社會向法治化邁進的今天,《寫給鄭淵潔的六十六封信》這本書由法律人來策劃主編,足以彰顯出法律人對鄭淵潔先生價值觀的認同和崇敬。

相信鄭淵潔先生的童話也會成為加速中國社會法治化程序的助推器。

2021年3月23日于海南清水灣

編後記

緻敬“童話大王”,

緻敬童話中的光榮與夢想

1982年,我在《兒童文學》第12期第一次讀到鄭淵潔老師的作品——《開直升機的小老鼠》,認識了飛行員舒克,那一年我八歲。1983年,又認識了坦克手貝塔。再後來,我就開始閱讀鄭淵潔童話專刊《童話大王》,陸續認識了皮皮魯、魯西西,還有大灰狼羅克。

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時代,一直在鄭淵潔老師締造的童話王國裡神遊,因為我相信《童話大王》封底印的那句話“鄭淵潔童話适合8到88 歲的人閱讀”,更相信鄭淵潔老師在童話中所言“真正的腦黃金不在魚身上,在書裡”。我不僅被想象力豐富的鄭氏童話故事所吸引,更被智慧而通透的鄭氏思維和語錄所啟發,這對我的成長産生了積極的影響,于潛移默化中,潤物無聲。

鄭淵潔老師在童話故事裡告訴我:“奮鬥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經營自己的長處就會使你的人生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就必然使你的人生貶值。”“要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區。”于是我遵循鄭老師的教誨,不再執意和自己并不擅長的數理化“做鬥争”,而将研習的重心放在了文史法上,在書中尋找屬于我自己的“腦黃金”。

當我成為一名執業律師,我更加關注鄭淵潔老師,因為我發現他也在做着與法律相關的事,不但研究刑法,還為其子鄭亞旗創作了法律版家庭教材《皮皮魯和419宗罪》。該書公開出版發行後,也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在童話故事中知法、懂法,學會尊法、守法,并懂得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傳播了“對父母最大的愛就是保護好自己,别惹事”的鄭氏教育理念。

不僅如此,鄭淵潔老師還一直在用法律武器保護他的其他幾個“孩子”。近十年來,他無數次地為舒克、貝塔、皮皮魯、魯西西的商标、商号維權。一場又一場訴訟,一次又一次的維權之戰,實實在在地推動着中國知識産權保護程序。

從童話王國到現實世界,鄭淵潔老師的魅力感染吸引着我。2020年6月最高檢《方圓》雜志《書房》欄目采訪我談讀書,我告訴記者我有一個願望是很想見一見鄭淵潔老師。時任最高檢《檢察日報》社長趙志剛兄将這篇采訪文章轉給了鄭淵潔老師。奇迹出現了,鄭老師居然要見我。

2020年9月19日,在志剛兄的安排下,我與鄭淵潔老師終于相見了,實作了作家與讀者、偶像與粉絲跨越三十八年的“相聚”。我把珍藏了三十八年的1982年第12期《兒童文學》拿出來,請鄭老師在紙張已經泛黃的《開直升機的小老鼠》那篇文章上簽名。這不是童話,這是我和鄭淵潔老師第一次相見的一個美好瞬間。

與鄭淵潔老師相識後,我倆時常微信互動,聊一些與法律有關的事,為舒克維權的事。為了輕松愉快,我一般會稱鄭老師為“大王”——“童話大王”的“大王”。大王經常會給我講一些他的故事,我發現,真實的鄭淵潔和他在童話故事裡塑造的舒克、貝塔具有相同的風格,愛憎分明,樂于助人,遇到不公平的事,總要挺身而出;他的言談舉止也有皮皮魯般的頑皮,對任何事都有極強的好奇心,總能發現一般人發現不了的細節和裉節兒。現實生活中的鄭淵潔雖然特立獨行,但他重情重義,孝敬父母,感恩師長,是一個思想深刻、思維超常、生活自律、談吐诙諧——總之是個非常可愛且有趣的人。

有一天,我忽然發現鄭淵潔老師已經快六十六歲了,我想為他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生日。于是産生了一個奇妙的想法,在全國各地尋找六十六位《童話大王》的讀者,請他們每人給鄭老師寫一封信,共同表達讀者對他的愛意與感謝,然後結成集子作為生日禮物,給鄭老師送上一份特别的驚喜。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被邀請寫信的人響應積極,沒過幾天,信件就從全國各地四面八方而來,包括在港台地區和海外的。我一遍又一遍地讀着這些來信,一次又一次被感動。無論是政府官員、企業總裁,還是草原牧民、自由工作者;無論是理性嚴謹的紀檢幹部、檢察官、律師,還是天真爛漫的國小生、中學生;還有教師、醫生、作家、記者等其他來自各行各業的讀者,他們每一個人都寫得那麼真切、真誠,滿懷深情,回望童年,感悟成長,回味鄭淵潔童話給予自己的影響與啟迪。

這六十六位讀者,包含了“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10後”,年齡段跨越了六個年代。他們雖然年齡不同、職業身份不同、所處地域不同,但心情和心意卻和我是相通的,我們感謝鄭淵潔老師和他的作品陪伴我們成長,帶給我們無窮的快樂、積極的鼓勵與深刻的啟蒙。正如白岩松老師在推薦語所言:“單看作者的每一部作品都隻是童話,但它們與幾代人的成長聯結在一起,就變成了一種神話!”這六十六封信,代表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聲,是給一位作家最好的褒獎和最好的禮物。

從童話到神話的秘密,其實是鄭淵潔老師一個人寫《童話大王》月刊三十六年,出刊四百八十六期,累計印數兩億冊,創造了世界紀錄;是他一個人三十六年來,每天從清晨四點半寫作到六點半,無一天間斷的堅持;是他尊重生命、關注教育,用童話喚醒孩子的自信與尊嚴,鼓勵孩子找到最佳才能區,去揚長避短實作自我價值……

我是鄭淵潔童話的熱愛者、閱讀者、受益者。從我自己的閱讀經驗來看,鄭淵潔童話,不隻是童話,八歲的我讀到的是舒克貝塔精彩有趣的冒險故事;十八歲的我讀出了一個“差生”皮皮魯戰勝自我、改變自己的逆襲青春;二十八歲的我讀懂了鄭氏教育理念——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三十八歲的我讀明白了鄭淵潔堅持寫作的動力之一就是孝敬父母;四十八歲的我看到了中國的“童話大王”走出國門,向世界傳播中國故事和中國文化……從童年、少年、青年直到現在的中年,我一直都在快樂和思考中閱讀,而且還分享給我的朋友、我的孩子,讓他們和我一樣,因為童話而相信現實,因為閱讀而憧憬未來。鄭淵潔老師的童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定将繼續影響下去。

我相信,成千上萬的讀者和我一樣,在鄭淵潔童話裡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少年的腳印、青春的夢想,也在他的童話故事和教育理念中,找到了關于成長、關于教育、關于奮鬥、關于愛情、關于家庭、關于未來的一把又一把金鑰匙,打開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種種困惑。這不是童話,但這都在鄭淵潔老師的童話故事裡。是以這本書信集,既是獻給鄭淵潔老師的,也是獻給我們每個人的歲月禮物;既是緻敬鄭淵潔老師,也是緻敬那些年讀童話的我們,緻敬童話給予我們的光榮與夢想。

感謝這六十六封來信的作者,你們和我一起,為鄭淵潔老師書寫了這本現實世界的童話。

感謝鄭淵潔老師的伯樂、著名社會教育家、作家、八十四歲的楊宗老師,和我的恩師田文昌大律師,共同為本書賜序,讓我感受到師長的溫暖與提攜。

感謝著名教育家、書法家龐中華老師為本書題寫書名,同時與好萊塢著名導演吳宇森老師、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老師為本書撰寫推薦語,字字如金,讓這六十六封來信插上閃光的翅膀。

感謝我的好友時代文藝出版社社長陳琛、詩人馬志剛、闫佳琪、牛藝辰、編輯劉兮和孟宇婷,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讓這六十六封來信從童話變為現實。

最後,要特别感謝鄭淵潔老師的父親鄭洪升先生和母親劉效坤女士,是你們用愛與智慧、勇氣與擔當,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兒子,讓這個世界多了更多的故事和美好。

楊大民

2021年4月21日于北京

投稿轉載說明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公号非營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視為同意本公号對文章進行轉載刊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