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閱讀帶來的福報

閱讀也是品嘗,需要細細咀嚼,才能品悟到不一樣的感受。

閱讀帶來的福報

那天有女生來訪,說正在讀《普羅旺斯的一年》,瑣瑣碎碎讀不出什麼。

啊?我笑了。閱讀也是品嘗,要細細咀嚼。這樣吧,現在是9月,咱倆一起讀普羅旺斯的9月。品悟一下不同的感受。

不久,我們又見面了。這一次女生覺得悟出一點意味,9月收獲的季節又是打獵的好時光。作者彼得梅爾如是描述:打獵開始,很明顯,已聽不到什麼鳥鳴了。第一聲槍響之後,所有敏感、老練的鳥兒都逃到更安全的地方去了。

女生說,閱讀時仿佛置身空靜的林中,心亦随之下沉……這兩年因為疫情,也感到一種孤寂彌漫。女生的外婆住在養老院幾年了,疫情期間不能定時看望。養老院裡,老人們雖生活優逸,内心卻湧動着對親人的思念。護工一再叮囑不要再送吃的東西了,外婆什麼也不碰。

那一聲獵槍響驚動了鳥兒抖動翅膀,也震動了她。鳥兒們知道安穩的栖息地,那麼外婆呢?内心的安逸是什麼?突然想起,老早外婆每天去菜場買菜時,總會擠出一點零錢,帶回一枝花。随着季節而變化,有上海人特别喜歡的栀子花、白蘭花,有濃甜香味的桂花,還有蠟梅,平常多數是康乃馨。就這一朵花,使逼仄的房間滿屋生輝。

于是,女生買了一朵相思百合,直奔養老院。回家的路上,護工的微信語音就傳來了:外婆把花捧在懷裡,嘴裡念叨“是文文是文文!”外婆好長時間沒這麼開心了,滿心喜悅。

我接口說,外婆買花是一種生活趣味,而你送花感覺外婆心靈,心有靈犀一點通。一朵花,不同的訴求,傳遞别樣的情感,這才是花之美的本質意義。人情的溫暖,總在某處超越時空相遇,人類的精神在審美中綻放。

9月收獲的季節,預示不同的可能性。作者的筆觸并不輕松,我讀出了字裡行間的凝重:“整齊有序的藤蔓間滿綴着葡萄,人們從夏日酷熱難耐的情景,開始憂慮各種可能降臨的災難,比如暴風雨呀,霜凍呀,蝗災呀……”

一切皆有可能發生。“熔斷不讀書法”讓我放下了書,思緒綿綿,生活真是不易。任何一場意外,或将毀滅即将到手的收獲。

忽然間聽到陽台上滴水聲,慌忙檢視,樓上租客的空調又漏水了。今年9月的天氣特别悶熱,麻煩也多。想到又要前去交涉維修,煩亂掠過心頭,深感不可預測性。

恰在此時,樓下鄰居又在哼唱了,那男人嗓音渾厚頗有旋律感,擅長唱草原民歌。假如登台,絕不遜色于《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此時那一句“白雲下面馬兒跑”從胸腔噴發而出,無比悠揚曠達,一下子墜入空靈之中。

每每此時,總覺得這人或許前世從草原而來,平時讷言,卻會粗罵,不過局限于罵自家人,隻是嗓門太大。

歌聲和粗罵,一個反轉。人且如此,更何況生活的無常。人生就是這樣充滿着複雜的未知性,或許生活的樂趣就在變化之中,暖情推動前行。

臨别我們互相道謝,感恩閱讀帶來的福報。(秦建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