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央廣網推出《黨史聲音月曆》,用聲音帶你穿越百年時光。
【黨史上的今天】
1991年12月15日,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開始并網發電。這是我國核工業發展的又一重大勝利,結束了我國内地沒有核電的曆史。

1991年12月15日0點15分,随着操作員按下啟動鈕,核電電流并入華東電網,秦山核電站正式并網發電,結束了我國内地沒有核電的曆史。
早在1970年,黨中央就提出要建核電站,周恩來總理主持審批了第一座核電站的建設方案。1985年3月,在浙江嘉興的海邊,秦山核電站破土動工。一座核電站由大小幾十萬個裝置部件構成,品質不允許有絲毫差錯。一切從零開始,專家憑借記憶中幾張國外核電站的圖紙,克服人才、技術、裝置全面匮乏的難題,步步摸索,最終完成了秦山核電站的設計。
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七個自主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被譽為“國之光榮”,“中國核電從這裡起步”。在此後的30年裡,秦山核電共有9台運作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6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00億千瓦時,是目前我國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品種最豐富、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
技術方面,在此期間,秦山核電一直安全運作并緻力于自主創新,先後掌握了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助力中國核電實作了技術型譜化發展,完成了“二代”向“三代”的技術跨越,中國已跻身先進核電技術行列,正在從核大國向核強國邁進。截至2020年底,秦山核電已安全運作132堆/年,累計發電640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6億噸、植樹造林約404個西湖景區。
秦山核電是我國核電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縮影。作為中國核電發展的“搖籃”和“紅船”,30年來,秦山核電逐漸掌握了多項核電關鍵技術,并培養了一大批核電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成功實作了“中國核電從這裡起步”、“走出一條核電國産化的道路”、“核電工程管理與國際接軌”、我國核電“從30萬千瓦到100萬千瓦”自主發展的曆史跨越。
(資料來源:中國之聲、新華網)
總監制:于鋒 高陽
編審:高陽
監制:王薇 馬媛
策劃:趙淨
主播:韓曉
音頻制作:吳可欣
設計: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