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9歲老漢拿出傳家之寶,專家強烈建議上交,老人反駁的大快人心

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一個人本來沒有什麼過錯,但他有一件寶貝,就成為了一種過錯,湖南一位79歲的老漢就遇到了這樣的一件尴尬事。

79歲老漢拿出傳家之寶,專家強烈建議上交,老人反駁的大快人心

這位79歲的湖南老漢叫易邵白,在他沒有拿出傳家寶之前,他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老漢,可當他拿出了傳家寶之後,一下子就引起了轟動。

易邵白拿出的這個傳家寶并非金玉字畫,而是一個鍍銀的腰牌,不過這塊腰牌可不普通,而是一塊清朝總兵的腰牌,整個清朝隻有80多塊,因為清朝隻有80多個總兵。

當時的清朝有60多萬軍隊,而總兵隻有80多個,由此可見這種腰牌的珍貴程度,總兵調動兵馬用的就這塊腰牌,有點類似大家熟悉的虎符。

在清朝總兵是多大的官呢?這個官職出現在元末明初,在戰争發生的情況下,有朝廷指派帶兵的将領,任命其為總兵,不過擔任總兵的一般都是皇帝親信。

随着年代的變更,到了萬曆皇帝時期,總兵鎮守的制度已經發展到了地方,并且成為了一個相對固定的武官官職,其官職名稱有征伐總兵、鎮守總兵、練兵巡邊總兵等。

79歲老漢拿出傳家之寶,專家強烈建議上交,老人反駁的大快人心

後來明朝滅亡,總兵這種制度被清朝繼承了下來,并将其發展,設立了更多的品級,一般總兵都是正二品的大官,其手下将士多則上萬人,如此看來,易邵白祖上還是大将軍。

據易邵白介紹,這塊腰牌是他曾祖父的叔叔的,說的是如此拗口,他的祖上曾是湘軍,在易氏族譜的記載中,其祖上有多人在曾國藩、左宗棠手下當官。

其中官職最大的是祖輩易德麟,官至提督,而易邵白的六世祖易真有,在死後更是被追封為一品建威将軍,不過他祖傳的這塊腰牌,是他高叔祖易文光的。

根據易邵白老人所述和史料相印證,在甲午中日戰争時,湘軍參加了第四次的反攻海城的戰役,在這次反攻中,湘軍面對槍林彈雨,作戰英勇。

在遼河中下遊的一場戰役中,雙方激戰了6天,由于日軍武器先進,清軍武器老舊而不敵,最終甲午戰争以清朝的失敗而告終,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後,易文光辭官回鄉了。

79歲老漢拿出傳家之寶,專家強烈建議上交,老人反駁的大快人心

從此這塊總兵的腰牌就傳了下來,當博物館的專家見到這個傳家寶後,強烈建議易邵白将其上交,不過易邵白說,如果交給了你們,我愧對祖宗啊!專家隻好沉默不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