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小小的日本,二戰卻同時進攻多個國家,它哪來的勇氣?

日本,原稱倭國,就是矮的意思,國名帶有輕蔑,即使他們想改個國名,都要向我朝來請示是否準許,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家,在二戰期間卻成為了發起者,同時與多個國家戰鬥,還打敗了當時的蘇聯,究竟是什麼,讓這個小國家一下子成為了列強,它的強大軍事能力從何而來呢?

明治維新

談及日本的強大,自然就繞不開明治維新,日本的正确改革讓日本飛速發展,他們改變自己,加強工業發展,派遣留學生遠渡重洋學習先進的技術,用飛一般的速度趕超曾經他高攀不起的清朝。

一個小小的日本,二戰卻同時進攻多個國家,它哪來的勇氣?

日本的工業發展極快,技術也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準,很快,日本的建設迅速增強,日本的軍事突飛猛進,當日本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日本人發現了一個問題,日本的國土面積狹小,地形地貌也并不好,最要命的是資源有限,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擁有如此先進技術的日本,可惜自己沒有足夠的資源,否則一定會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日本人一直野心勃勃,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發展停滞,未來其他國家就會逐漸追趕上來,這是日本不想看到的事情,他想借着自己現在的優勢,擴大戰果,進而完成自己的野心。

一個小小的日本,二戰卻同時進攻多個國家,它哪來的勇氣?

虎視眈眈

此時的大清朝,像是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巨大的身軀透露着腐朽的味道,慈禧還在奢侈的消費,全然沒感受到日本虎視眈眈的貪婪目光。當甲午戰争打響那一刻,清朝還詫異這個彈丸之國如何敢向自己亮劍,随着戰争的進行,大清朝發現,這個彈丸小國的實力居然如此之強,竟然隐隐有不敵之狀。

一個小小的日本,二戰卻同時進攻多個國家,它哪來的勇氣?

當偌大的一個清朝敗下陣的時候,日本松了一口氣,因為此戰他們耗盡了全部積蓄,總算是打赢了這一仗,于是他們亮出獠牙,痛宰清政府,獲得了割地賠款,拿着2.3億兩白銀歸去的日本,忽然發現中國沒有那麼強大,他自己也沒有那麼弱小,這場勝利讓日本野心膨脹起來。

以戰養戰

得到了2.3億兩白銀的補給,日本迅速發展,換取自己需要的資源,讓自己的軍事力量逐漸強大起來。

當日俄戰争打響之後,全世界都在笑日本自不量力,就在大家都等着看日本笑話,看俄羅斯巨漢如何撕碎小日本兒的時候,日本拼盡全力,這一次将俄羅斯幹翻,正式進入世界列強的行列。

一個小小的日本,二戰卻同時進攻多個國家,它哪來的勇氣?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黃皮膚列強國家,日本的野心空前膨脹,日本這次要吞下半個地球。日本控制了我國東北地區,從《辛醜條約》中獲得7000多萬賠款,大發戰争财的日本,嘗到了甜頭,就像野狼嘗到了鮮血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随着日本發動侵華戰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開始了面向全世界的進攻。他們以我國東北為根據地,像吸血鬼一樣抽取我國的礦産資源,輸送到日本,制造更多的軍事裝置,形成了一套以戰養戰的體系。在二戰期間,國民政府還在償還《辛醜條約》中的賠款,令人哭笑不得。

一個小小的日本,二戰卻同時進攻多個國家,它哪來的勇氣?

走向深淵

随着時間的推移,日本陷入了戰争的泥沼,原本日本以為中國是一個不堪一擊的羔羊,沒想到中國的頑強讓他們的推進計劃一拖再拖。這一點局勢對資源匮乏的日本極為不利,在中國的資源無法支撐他的野心,這也要感謝蒼天保佑,罪惡的日本沒有找到大慶油田,最終日本選擇偷襲珍珠港,走向了深淵。

日本的強大軍事技術來自他們的明治維新和工業發展,日本的資源空缺主要靠戰争來填補,這也助漲了日本的野心,走上了以戰養戰的侵略之路,犯下了滔天罪行。

(看到這兒的朋友别忘了點個關注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