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姜河畔的秘密——寶雞益門二号春秋墓發掘記

益門二号墓位于寶雞市南郊、川陝通道的關中出口處,秦嶺山脈的茂密森林綿延至此。在面積不足3平方米的這座先秦墓中,出土大量的精美器物,僅黃金器達3公斤,尤以三把金柄鐵劍最為璀璨奪目。墓葬所處位置、規格與出土物形成巨大的反差,為這座墓葬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那麼這座神秘的墓葬是如何發現的呢?

清姜河畔的秘密——寶雞益門二号春秋墓發掘記

一、偶然的發現

一九九二年五月的一天,天氣晴朗。我騎自行車行駛在川陝公路上,當走到益門村時,看到有工程拉土車在大路上駛過,以專業的敏感,想到附近必有基建工程動土。當時,我是寶雞市考古工作隊的一名技工,在鑽探隊負責聯系基本建設的考古勘探工作。順着車行的方向追着車輪的痕迹,很快就到了施工工地,看到确實在搞基本建設。在施工現場可以看到少量的古代陶器殘片,直覺告訴我這裡應是一處古文化遺址。

經詢問後得知,這裡是一家私人投資的電訊器材裝置廠。我就找到了廠長,說明來意,并向他介紹文物法和市政府有關文物保護的檔案規定。可能是考慮費用的問題,廠長并不樂意,說隻占用兩畝三分地的面積蓋一座二層小樓,沒有必要進行鑽探。

正說話間熟人楊浩棟走了進來,他是渭濱第二建築公司的經理。看見我便握住手說:“正要找你,因辦廠建房需要鑽探。”我說:“正在與廠長商談這個問題,廠長覺得範圍小沒有必要鑽探。”楊經理就對廠長說:“施工前鑽探既是保證文物安全,也能發現地下有無施工隐患,不鑽探我就無法施工。”廠長終于同意鑽探,随後簽訂了相關協定。

回到機關,我向寶雞市考古鑽探公司的李伸前經理做了彙報,并上報當時任寶雞市考古工作隊的田仁孝隊長。鑽探事宜具體由我負責,我随即帶領八名鑽探勞工趕赴現場。需要鑽探範圍确實不大,面積僅約1500平方米。幾天之後,鑽探工作便告結束,發現了兩座古墓。一座是漢墓編号M1,另一座M2即是益門二号春秋墓。

清姜河畔的秘密——寶雞益門二号春秋墓發掘記

金柄鐵劍(M2:1)

二、金器出來了

鑽探工作一結束,我趕忙帶着鑽探圖紙找到田隊長、李經理,将以上情況進行了報告。大家一緻認為發現比較重要,立刻決定發掘,并安排申報搶救性考古發掘執照。随後又與廠方進行了協商,他們也同意承擔發掘費用。于是,益門墓葬的發掘工作按部就班開始。

當時,參加現場發掘的都是考古隊的年輕人,工作進行得很快。揭開表土和擾亂層後,發現兩座墓還有打破關系,便按照發掘規程先清理了上面的漢墓M1。接着,就對二号墓開展發掘工作。

因為二号墓也不大,墓口長3.2、寬1.5、深5.5米,沒用幾天的時間,就到了距墓底約1米的位置,現場暫停繼續向下發掘。從業人員報告田隊長需要加強安全保衛工作,在得到同意後,隊員們晚上就住在了工地現場,輪流值班。九人分成三組整晚值守,以防有人鑽空子盜挖文物。由我帶隊的第一組和第二組值班時一切正常,誰知等第三組執勤到淩晨五點半左右時,意外情況突然發生了,M2的墓壁上部大面積坍塌。執勤人員叫醒了大家,隊員們趕過來時已見不到墓口的位置和形狀了。見到此情景,我和隊員們都感覺心裡一緊,要是在發掘過程中出現這種情況,如何得了?想起來都讓人後怕。第二天上午,隊員們仍輪流看護現場。

建設工地施工隊的副隊長魏超看到這裡的情況,報告了渭濱二建的楊經理。楊經理趕到工地看了後,就安排魏超親自帶領勞工,配合考古隊工作,清理墓口塌陷土。同時做好安全保護工作,保證安全施工。大家一起取土,很快就下挖到接近二層台的位置。

盡管天色還早,大家還是決定停止下挖,顧慮底下情況複雜,怕出現其他問題。電話聯系田隊長,得知他明天上午才能回寶雞,我們便安排在工地繼續輪流值班。一夜無事,到第三天早上我們就以最慢的速度,按照發掘規範小心翼翼地清理墓室填土,等待田隊長到來。眼看将近中午12點了,就要到墓底了,現場負責同志讓暫停發掘,我試探着用手鏟輕輕翻了一下土,就見到紅紅的朱砂,又看到了一個鐵器(二号劍的刃),當時感到很失望。

但再撥一鏟仔細一看,見到了像劍柄一樣的東西,閃着金黃色,還鑲嵌有綠松石,當時大家就都愣了神。太意外了,最敏感的神經告訴我,裡面有黃金,不得了。很快通知下班,人員全部撤離墓底,用竹闆把墓口蓋嚴實,不再讓人下去,并勸說圍觀的群衆散去。我們就輪流執勤、輪流吃飯。我到廠長辦公室,借用廠長座機給考古隊打電話。電話一通,剛好是田隊長接聽,他說:“剛端上碗正吃飯哩,等吃完飯就到工地來。”

我一聽就急了,可是廠長辦公室有人,我壓低嗓門對着電話說:“金器出來了,得趕快!”一聽這,田隊長二話沒說挂了電話,很快就與楊富科、司機王宏均三人開車來到發掘現場。

田隊長急忙問了發掘情況,看了現場,接着配置設定工作任務。具體由我和楊富科繼續負責清理發掘,兩名有經驗的技工在墓底配合工作,其他從業人員分布在台階處上下接物,王師及其他人員做好墓上面的安全保護工作,田隊長在現場指揮。墓底的細緻清理工作随即展開。

清姜河畔的秘密——寶雞益門二号春秋墓發掘記

鴛鴦金帶鈎(M2:25)

清姜河畔的秘密——寶雞益門二号春秋墓發掘記

獸面金方泡(M2:26)

清姜河畔的秘密——寶雞益門二号春秋墓發掘記

玉璧(M2:105)

三、意外收獲

因為墓地處在山腳下,地下濕度非常大,不便剝離随葬器物上覆寫的泥土、朱砂和闆灰,清理工作比較艱難。為了避免擠壓随葬品,就用木闆墊着腳,身子挪動都很困難。大家屏住呼吸幾乎不說話,十分認真地清理着,揭去器物上面和周圍的土。一件件金器、玉器、銅器、鐵器等,就慢慢展現了出來。清理出來後進行了登記編号和繪制器物分布圖等工作。

當時,墓旁邊圍觀群衆聚集得也越來越多。探工們、施工方人員和當地的住戶,主動配合維護秩序及安全工作。漸漸天色轉晚,旁邊看熱鬧的人卻議論紛紛:“怎麼墓下面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閃着光,太好看了。”田隊長借伸腰的機會大聲說:“誰喝了啤酒,把蓋子扔到這裡,叫人怎麼收拾,搗亂!”頓時鴉雀無聲,也不躁動了。在清理中,年輕的從業人員看着已經露出的一号劍驚訝地問:“這是啥呀?太好看了!”田隊長轉過身子低聲說:“這就是俗話說的有錢難買金鑲玉啊!”

墓内的器物擺放除車馬器在頭箱内較為有序外,其餘器物都堆放在墓室裡,推測當初是置于包袱或箱、匣之中。三把金柄鐵劍上下颠倒無序,金環首小刀也三五成群。玉飾、玉璜等無串結關系,互相疊壓在一起有些雜亂無章,串飾在玉飾之間成堆狀,唯有玉環壓在最中間部位的底部。部分器物嶄新而磨損痕迹較少,推測墓主生前應不曾佩戴或使用過。

随着夜幕的降臨,清理的難度越來越大,工地提前幫助接了照明燈,靠燈泡及手電筒施工。每人吃了一個燒餅充饑,繼續工作到晚上十點多才基本完成發掘工作。因為小金珠、料珠串飾等像小米粒一樣雜亂地互相堆疊着,現場提取困難。後經田隊長同意,将不便拿起的小金珠等小件器物連同泥土一起提取運回考古隊,進行室内清理工作。

安排好工地夜間執勤,考古隊員們擠開圍觀的人群帶着文物回到機關,已經快夜裡十二點了。隊員們将清理的文物和提取的泥土等,都放在田隊長的辦公室裡。簡單吃過飯後,我與楊富科就在對面的辦公室連椅上,開着門輪換着守了一宿。

翌日,田隊長安排了幾個考古經驗豐富的同志前往益門二号墓現場又做了二次清理。認真檢視了墓底的餘土,結束了現場發掘清理工作。以後的一個星期内,看熱鬧的人群仍然絡繹不絕。

清姜河畔的秘密——寶雞益門二号春秋墓發掘記

綠松石串飾(M2:185)

清姜河畔的秘密——寶雞益門二号春秋墓發掘記

四、墓主疑雲

益門二号墓出土大量金、玉、鐵器等,既讓人們開了眼界,又使人們感到困惑。墓中的陪葬品與諸侯王墓相比也毫不遜色,那麼它的主人是誰?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墓中沒有任何表明墓主身份的東西,墓主的身份一直是個謎。

随葬金器數量之多,自然使人們想到了北方系青銅文化;随葬品規格之高,又容易讓人們将墓主同諸侯貴族、戎狄之王或首領相聯系。但随葬玉禮器和金器形制及紋飾顯示的中原文化風格,又不能不讓人們将其作為中原文化系統對待。随葬品的多元特點所引發的墓主身份的特殊性受到學界的關注,對于墓主的推測有很多,觀點大緻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推測墓主可能是秦穆公霸西戎所滅西戎諸國中某國的戎王。秦國向西擴充在平定西部少部民族時,打敗了西戎,将戎王遷到秦地生活,便于對他們進行監管。

第二種:推測墓主可能是一位在政治鬥争中失敗的秦國庶長類進階貴族。

第三種:推測墓主可能是被秦國所征服的北方系青銅文化中某一支系的君長或貴族首領(包括其子女)。這種觀點認為益門二号墓不可能是秦公之墓或秦公某公子顯貴之墓,因為秦公或秦公公子之墓絕少不了華夏公侯顯示身份的鐘、博、鼎、簋等禮器。如果說是秦人墓,無法解釋該墓與其他幹餘座秦墓的不同之處,不随葬銅陶器與秦人葬俗有悖;作為小型墓随葬品的豪華程度又遠遠超出當時較嚴格的“禮”制所規定的内容,濃厚的北方系青銅文化因素絕非一般的受影響所能解釋得了的。

第四種:推測墓主可能是秦景公的弟弟後子鍼。由于該墓出土器物與鳳翔秦景公大墓出土器物時代相同,其精美程度有過之無不及。聯系秦景公的弟弟後子鍼,他雖然位居公子,但文獻卻說“如二君于景”,可見其地位顯赫,流亡晉國時,尚能帶車千乘,足可證明其富可敵國,秦景公死後,後子鍼回到了秦國,哀公既不可能對其加以重用,也不能将其置于死地,剝奪其政治地位,保留其财富應是最好的選擇。是以,推測益門二号墓主人可能秦景公之弟後子鍼。

各種觀點都有一定的依據,墓主的身份依舊撲朔迷離。能在死後擁有如此規模的珍奇異寶陪葬,墓主生前一定是一位地位顯赫的人。

(本文改自益門二号墓發掘者張天林《寶雞益門二号墓鑽探發掘親曆》 一文 )

編輯 辛宇 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