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蘋果棄用的英特爾能否“重返榮耀”?或許晶片之争遠不止于此

被蘋果棄用的英特爾能否“重返榮耀”?或許晶片之争遠不止于此

蘋果和英特爾再次讓我們對 PC 晶片感到興奮。

作者 | 李揚霞

今年2月,英特爾迎來了一位新的首席執行官帕特 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他計劃讓這家晶片制造商巨頭重獲昔日輝煌。那麼這位新任CEO真的能帶領英特爾複蘇嗎?

Pat Gelsinger拯救英特爾的計劃包括加速英特爾的制造程序,斥資2,000多億美元興建新的晶片制造廠,并為其他公司生産晶片等。如果按計劃進行,需要到2025年才能超過晶片制造競争對手。

與此同時,蘋果推出了配備自己強大新處理器的mac電腦,這對英特爾的計劃構成了挑戰。在晶片領域,除了蘋果和英特爾外還有高通、英偉達、AMD等晶片制造商,也讓今年的科技界足夠興奮。

自從英特爾在1971年推出4004以來的50年裡,處理器的速度穩步提高,是以被廣泛使用。

但是随着遊戲機和汽車變得越來越受歡迎,PC幾乎逐漸被人們所抛棄。一台五年前的筆記本電腦和一台一年的筆記本差不多,隻是處理器和軟體上有細微調整。反而,在移動通訊裝置手機上的更新疊代更加明顯。

英特爾曾經定義了尖端晶片技術,但五年來一直在努力改進其制造技術。新的英特爾核心晶片通常是對現有設計或僅限于超輕筆記本電腦等狹窄市場的型号進行調整。而競争對手AMD利用了台積電(TSMC)更為先進的晶片制造技術,在遊戲平台等高端個人電腦領域取得了成功。

據悉,在手機領域實力雄厚的高通也在試圖進駐個人電腦的CPU領域。今年1月,高通收購了晶片設計公司Nuvia,此舉或許将使高通在2023年推出更快的個人電腦晶片。

另一家晶片巨頭英偉達,在圖形和人工智能領域有着豐厚的利潤,但它的晶片現在并沒有像英特爾和蘋果制造的新中央處理器那樣對個人電腦産生很大的影響。但是其打算以400億美元收購為所有智能手機處理器使用的技術提供許可的Arm。這引起了他的競争對手和監管機構的不滿,并于去年12月,英偉達受到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起訴,要求其阻止收購Arm。

面對如此多的競争對手,2021年,英特爾的Alder Lake晶片(正式名稱為第12代核心處理器)取得了一些進展。新晶片采用了手機多年來使用的一種方法,将執行繁重任務的快速性能核心與處理背景任務的較慢效率核心相結合。目前,Alder Lake晶片僅用于台式電腦。但它們将用于2022年初的筆記本電腦上,讓英特爾擺脫對舊生産方法的依賴。

英特爾此時做的努力,在蘋果眼裡或許為時尚晚。因為蘋果已經将英特爾從其産品線中剔除,轉而使用自己的M1設計。2021 年,Apple用M1 Pro 和 M1 Max證明了其晶片也有能力為 MacBook Pro 提供動力。

高端的M1晶片為視訊編輯器和程式員等使用者增加了更多的處理核心、顯示卡和記憶體,這打消很多人對英特爾晶片性能的擔憂。

Apple 晶片不會出現在 Windows 筆記本電腦中,是以大多數使用個人電腦的人仍然需要 Intel 或 AMD 晶片。但蘋果的成功應該會在未來幾年推動 Mac 與 Windows PC 的競争。

與此同時,一直在尋找新方法的晶片行業,也有新的方式來挑戰英特爾(Intel)、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和英偉達(Nvidia)等巨頭,以造福消費者和資料中心營運商。

晶片制造商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處理器,以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谷歌擁有自己的 Arm 系列晶片 Tensor,将其人工智能專業知識帶入其 Pixel 6 手機。RISC-V國際聯盟還擁有幾十個像阿裡巴巴和SiFive的公司,他們正在研發一種比Arm設計更便宜的替代品。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