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否認雙線布局,雷軍集中精力專注造車

小米否認雙線布局,雷軍集中精力專注造車

小米集團(01810.HK)要造車是業内皆知的事,但出乎業界預料的是,近日有報道稱,小米已經開始了雙線造車布局,旗下的生态鍊企業智米科技也已入局造車。業界分析認為,雷軍确實把造車當成了下半場最重要的事,而且對這個“人生的最後一次創業”是有足夠信心的。

但12月14日,小米公關總經理王化就“小米集團雙線造車”一事回應表示,小米沒有雙線造車規劃。智米是一家小米生态鍊企業,小米集團不會直接參與智米的戰略決策。同時,王化還表示,他們也是自報道了解到其造車相關資訊,并第一時間進行了解。智米公司出于興趣研究電動車,組建一個小團隊,在做非常早期的工作。

14日當日,小米集團股價下跌達4.16%,報收18.44元。

雷軍專注造車

據天眼查顯示,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注冊資本2000萬,是一家主營空調、空氣淨化器等産品的小米生态鍊公司。與其他小米生态鍊公司不一樣的是,智米科技是小米的控股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占股95%,CEO蘇峻股份為5%。2015年4月,智米科技完成A輪融資,由順為資本、GGV和晨興共同投資;2016年4月,由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投資完成B輪融資後,當年智米科技估值達10億美元。

而據日前的報道稱,包括前通用泛亞電動汽車項目負責人馬永東,以及一些來自北汽的電子電器架構人員加入智米科技,且目前已有汽車設計公司與智米接觸,主要對接整車設計類相關工作。

無風不起浪,盡管雙線造車的消息已被辟謠,但通過王化的表述也可以得知,智米科技确實是在做一些跟電動汽車相關的工作。

近期,有關小米董事長雷軍接連卸下多家關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運作董事或董事長職務的事一度引起市場對其專注造車的猜疑。對此,王化在微網誌表示,這就是正常的變更。“雷總今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車相關的事務上面,高管們已經可以分擔相關的一些工作和職責。這是一個姿态,更是一個行動,相信大家還記得在投資者會上雷總欣喜的透露‘目前小米造車的各項進展,比我的預期要快。’這個資訊已經表明了小米造車的工作提速。”

今年3月,小米集團釋出公告稱,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達100億美元,雷軍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席執行官。

9月1日,小米汽車正式注冊,公司名稱為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100億元人民币,雷軍出任公司法人代表。

根據小米第三季度财報顯示,目前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順利推進,團隊成員已超過500人,小米的智能電動汽車預計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

小米汽車造車仍需提速

就在上個月的27日,小米科技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舉行簽約儀式,小米汽車正式宣告落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此次簽約的小米汽車項目包括将建小米汽車總部基地、銷售總部和研發總部,分兩期建設年産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産能分别為15萬輛,預計2024年首款車将下線并實作量産。而此次簽約,也意味着小米汽車的造車步伐将進一步走上正軌。

對于小米汽車而言,落戶北京經開區具有多重利好,一方面,北京經開區既是小米智能工廠所在地,更是北京汽車工業的重要基地;另一方面,北京經開區也是北京市主要的自動駕駛示範區,百度、小馬智行等國内頭部自動駕駛公司均在此地開展大量的自動駕駛測試,這對小米汽車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發也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業内觀點認為,未來造車的核心在于汽車的自動駕駛化,但資料顯示,小米目前申請的專利,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艙上,在自動駕駛領域上幾乎為零。業内有分析認為,小米不僅缺少整車平台設計制造能力,而且缺乏自動駕駛相關汽車技術積累,在自有核心技術明顯匮乏的情況下,小米追趕智能電動車新風口,僅靠10年100億美元是難以完成的。

而且,目前小米汽車還沒有明确首款車的車型,此前雷軍僅僅透露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計劃是轎車或者SUV,定價區間在10萬-30萬元之間。根據幾家頭部造車新勢力來看,從成立到推出首款量産車再到傳遞,需要花費的時間都在3—4年左右。目前小米汽車在技術和經驗方面與造車新勢力甚至是傳統主機廠,還有着較大差距。成立于2021年的小米汽車,要想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首款車型,仍然需要加快造車速度。

當下的造車新勢力傳遞量已經進入爆發期,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争也愈加激烈。雖然小米作為知名的手機制造商,擁有資金、技術和人員等方面的積累,但作為造車市場的新入局者,沒有造車經驗的小米何時推出有競争力的産品成了關鍵所在。

在新能源汽車浪潮的席卷下,已經突圍的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等,都已經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完整的産品研發體系。此外,華為、百度等企業的模式和技術日漸成熟,再加上傳統車企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的加速,整個行業的競争在進一步加劇。而從小米汽車推出首款車型的時間節點來看,其将會面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更加激烈的競争格局,能否勝出還是未知數。

編輯:李延安 主編:于建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