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識 見識 膽識

作者:哲學式生存

最近我從日本廣為人知的哲學大家、儒商宗師安岡正笃(1898—1983)的著作中,學到了有關“知識”、“見識”與“膽識”的教導,分享給大家。

簡單介紹下安岡正笃先生,安岡正笃于1898年出生在日本中部地區。雖為日本人,但他對中國儒異常熱愛學頗有研究。

上國小時就學習了《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等四書,進一步閱讀了《太平記》、《日本外史》、《十八史略》、《三國志》等漢書。

在高中時他曾寫過一篇長論文講《蘇東坡的生平與人格》刊登在東京大學的學術刊物《東大文學》上,由于筆觸精準、剖析到位,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專業教授所著。

後來他于1922年大學畢業,在校時出版的著作《中國的思想及人物講座》更是成為當時學術界和經濟界驚歎的奇文。

安岡正笃先生對中國的帝王之學(儒學)尤其偏好,特别是對心學大家王陽明的經典著作,十分推崇。

除努力宣揚儒學的修身之道外,安岡正笃也緻力于将中國古典經學和現代工商相結合,由于其自身的影響力,使儒家學說在當時的日本、特别是經濟界和政治界蔚然盛行。

讀安岡正笃先生著作,給我最大的收獲和感悟是他提出的關于“人性力提升的三階段”論。

在安岡正笃先生看來,了解人性必須依“知識、見識、膽識”三個階段來提升,否則任何努力都将付諸東流。

他認為知識,是一個人的底層思維架構,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需要具備多元知識,來對抗随時可能到來的風險。

但僅有知識是不夠的,知識的擷取隻要翻開百科全書或字典就能學到,既沒有必要強記,也無須填鴨式地過度汲取,否則隻是流于常識豐富而已。

相比吸收知識更重要的是将知識組合成有條理、有信念,變成比知識更有用的見識。

有了見識,知果不去深入實踐這些理念、驗明真僞,對提升自身人性的助益還是不大。

就像生活中我們常遇到“見識過人”的人,但如果見識不能創造出更多價值或影響到更多人,也沒有太大的實際用途。

擁有了見識後,如果想要在進一步獲得人性力的提升,最最重要的臨門一腳,就是必須把見識提升到膽識上。這也是大多數人都缺乏的能力。

所謂膽識就是擁有強烈的決心和“非如此不可”的信念,關鍵時刻能夠抱持住“不管遇到任何阻力,都要貫徹到底”的信念。隻有這類人才能稱為“具有膽識”,他是能夠懷抱珠玉而不使其蒙塵的人。

從這裡可以看出,若想成為安岡正笃先生口中說的擁有膽識的人,實質上門檻非常高。

因為他眼中的膽識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普通人了解的勇氣。

而是一個人畢生需要踐行的道、法、術、器的結合,是全部知識和見識的綜合體。

何謂道、法、術、器的結合呢?

“道”我們可以了解為人生觀、價值觀、處事态度及對客觀規律的掌握等一切統帥人類行為心智的核心思想、理念、規則、戰略方向。

“法”就是社會公序良俗、規則、章程、制度、方法,是以道為基礎而制定的不可違背的原則、底線。

“術”可以看作是為了實施“道”而采用的行為與技巧、手段。

“器”指的是工具,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承載和連結道法術的橋梁。這裡的器可以指技能、技術,也包括一切可利用的人力資源。

也就是說在安岡正笃先生看來,真正的膽識是有膽有識。當然有膽的前提是必須要有識。有膽無識,那是武夫的做法,逞一時之勇,最終必然失敗。

有識則是指擁有知識、見識,即中國古典哲學家們所說的“道法”。有識無膽,是讀書人最易犯的毛病,以至于腦子讀了一堆空洞無用的理論概念, 現實之中卻毫無實施之地。

有膽有識,就是既擁有“道法”(知識、見識)又具備操作(術、器)的能力,是在徹底掌握了事物規律及發展真相後,爆發出來的強悍的執行力。

而這臨門一腳的執行力,就是膽識。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微信公衆号「哲學式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