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說“自唐興以來”,這裡的“唐興”是指唐朝建立還是唐朝盛世?

“興”有開始、創立的意思,也有興盛的意思,史書中出現的“唐興以來”一般指的是唐朝自建國以來,即這裡的“興”是開始、建立的意思,并不是指唐朝的開元盛世,在這裡四姑娘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都說“自唐興以來”,這裡的“唐興”是指唐朝建立還是唐朝盛世?

開元年間(736年),唐玄宗對正宰相張九齡透露想提撥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原因就是牛仙客此人在河西軍中任職的時候精明強幹,讓河西軍的府庫非常充實,所用兵器也是非常的精良。唐玄宗有意提撥牛仙客為尚書,不過張九齡卻并不同意,他是用這樣的理由來拒絕唐玄宗的:

“不可。尚書,古之納言,唐興以來,惟舊相及揚曆中外有德望者乃為之。仙客本河湟使典,今聚居清要,恐羞朝廷。”

意思就是說:尚書就是古代的納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官職,唐朝自建立以來,一直都是過去的宰相或者在中外有名望和德行的人來做這個官職的,而牛仙客不過是河湟地區的使典,現在要讓他身居高位,這不是打朝廷的臉嗎?這将朝廷的臉面至于何地?總之,張九齡的态度就是三個字:不可以。

後面唐玄宗還不死心,還想給牛仙客封爵,不過同樣還是被張九齡給阻止了,對于這件事,唐玄宗是非常生氣的,而李林甫的态度則很好的取悅了唐玄宗。這也為後來張九齡罷相和李林甫任宰相埋下了伏筆。我們看在上面這段話中,“唐興”指的就是大唐自建國以來。

都說“自唐興以來”,這裡的“唐興”是指唐朝建立還是唐朝盛世?

另一個例子則是這樣的:

自唐興以來,邊帥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遙領,不兼統,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及開元中,天子有吞四夷之志,為邊将者十馀年不易,始久任矣。

實際上,一般來說,唐朝的興盛之期即為唐玄宗在位的開元和天寶年間。而上面這段話的意思很明顯,“唐興”指的仍舊是“唐朝自建國以來”。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唐朝自建國以來,邊疆統帥用的都是忠厚老實、一心為國的大臣,而且他們的任職采用的原則就是“不久任、不遙領、不兼統”,在邊疆有所作為的将領往往能借着功績實作出将入相的夙願。

但到了開元年間,這個原則已經被打破了,唐玄宗本身就有雄心,想打造一個盛世,是以格外關注邊疆的安全。這個時期,正好是節度使制度蓬勃發展的時期,他們的任職往往十幾年不改變,慢慢的就變成了久任;而且遙領的情況也開始出現,其中某些皇子和宰相(蕭嵩、牛仙客等)開始遙領節度使;再就是為了加強邊疆的聯系以及便于管理,越來越多的節度使采取的是兼統的原則,即一個人兼任好幾個節度使。開元年間的王忠嗣,曾一人領四鎮節度使,而天寶年間反叛的安祿山在起兵前一刻還是三鎮節度使,手中握着就二十萬兵力。

都說“自唐興以來”,這裡的“唐興”是指唐朝建立還是唐朝盛世?

上面兩個例子中的“興”都是開始、建立的意思,并沒有用來指盛世。而和“興”類似的還有一個詞是“中興”,我們熟知的就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中興名将:郭子儀、李光弼和仆固懷恩。其中李光弼更是被推為“戰功推為中興第一”。他們都是平定安史之亂,重新讓大唐活過來的名将,隻可惜除了郭子儀因為特别能忍而有個還算可以的結局外,其餘兩個的命運實在都不怎麼好,一個害怕被陷害而擁兵自重以至于郁郁而終;另一個則不被信任而起兵反叛以至于在軍中暴斃。不得不說,中興名将并不好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