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戴合”親上加親?北汽接棒吉利成戴姆勒第一大股東

[資訊-牛車網]

12月13日,北汽集團官網對外表示,已經通過繼續投資在2019年持有戴姆勒集團股份9.98%。

與此同時,戴姆勒集團持有北汽集團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汽車9.55%的股份,以及A股上市公司北汽藍谷2.46%的股份,雙方交叉持股的情況也較為錯綜複雜。那麼在2022年外資股比開放之前的關鍵節點,北汽集團釋放出這一消息,其中究竟隐藏了什麼樣的深意?讓我們先從雙方合作的開端說起。

2003年,北汽集團與戴姆勒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中國逐漸成為戴姆勒最重要的海外銷售市場之一;

2005年,雙方共同成立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北京汽車持股51%,戴姆勒持股49%;

2013年,北汽集團與戴姆勒簽署“北戴合”戰略合作項目;

2019年,北汽集團花費200億元買下戴姆勒5%股權,成為其第三大單一股東,第一、二大單一股東分别為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占股9.69%)、科威特主權基金(6.8%)。同時,作為交換,北汽集團也将出讓部分北京奔馳的股份。

自2018年商務部釋出放開外資股比限制以來,寶馬集團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宣布将增持華晨寶馬股份至75%。此後,業内紛紛傳言戴姆勒有意将北京奔馳股比從此前的49%增加至65%。盡管雙方對此傳聞予以否認,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而北汽集團在北京奔馳中的地位也難免有所動搖。

“北戴合”親上加親?北汽接棒吉利成戴姆勒第一大股東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奔馳淨利潤達163.64億元,其中占股51%的北京汽車獲利約為83.46億元,而歸屬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為26.7億元,這意味着其他版塊虧損高達56.76億元,北京奔馳已經成為北京汽車極其重要的營收和淨利潤來源。北汽集團對于外資品牌的依賴也正在與日俱增。

對于北汽集團增持戴姆勒一事,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對牛車網表示,北汽集團主要出于幾方面的考慮,首先集團旗下自主品牌發展很不順利,北京汽車、極狐等,在投入重注和資源的情況下,均收效甚微,虧損極為嚴重,是以長期來看,北汽集團自主研發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其次,北汽集團在國内屬于起步較早的汽車集團,手頭彙聚了很多資金,如果在造車方面折戟,其實大可以将閑置資金進行投資,控股戴姆勒以後,相信以後者大型汽車公司的國際地位,未來的發展也會順風順水,此舉可保障北汽集團投資的股份能夠有所收益,而這個目的也與吉利投資戴姆勒相仿。

2022年合資股比放開後,很多中國市場的車企,特别是“國字号”車企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他們與外方夥伴簽訂的合資合同即将到期,外資方有權增加股比。長期以來,在中國市場的合資車企裡存在一個現象,就是中方盡管股比相對占優,但并沒有什麼話語權。

張翔對此表示,中方在合資車企中主要負責本地市場的營銷、推廣等非核心業務,不像外方掌握核心話語權。随着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近年來的增長率始終遙遙領先,是以外方投資中國汽車市場,其收益在全球來講都是非常客觀的,股比放開後,外方很可能要求增加股比,以獲得更大的收益。

對于合資車企而言,股比放開顯然有百利而無一害,以北京奔馳為例,合資期限到期後,很可能會尋找新的合作夥伴,即使談判不成功,戴姆勒也會去尋找新的本土企業合作,或者像特斯拉一樣在中國市場獨資經營。張翔表示,屆時北汽集團将處于更加被動的地位,萬一失去北京奔馳這隻“利潤奶牛”,未來很可能導緻徹底退出汽車行業,是以此次增持,也是一種搶占先機的表現。

#寫在最後

像戴姆勒這種國際汽車巨頭,目前仍面臨着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陣痛,更新期間亟待大量資金支援,是以稀釋股份進行融資也勢在必行,即使不是北汽集團,未來也可能會有新的合作夥伴加入。我們需要看到的是,汽車市場競争加劇,而想要活下去的合資車企,由誰來掌握話語權,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