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先生将亮腳定義為傳統家具椅類靠背闆底部,或圍屏底部的透空裝置。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款有束腰帶托泥雕花圈椅,亮腳為倒挂蝙蝠形态,是清中期的紋飾,與靠背闆上截的镂空雕刻一道,以虛應實,虛實相生,減緩了攢框闆的悶塞感。
上海博物館藏的圓後背麒麟紋交椅,其亮腳形态為卷葉紋,與座面正前方形成視覺上的前後、高低呼應。
頤和園的這款高扶手南官帽椅比較秀氣,落堂卷草紋亮腳的簡,與靠背紋飾的繁,相得益彰。
2015年拍出6038.9萬人民币的安思遠攢靠背圈椅,亮腳與椅盤下的券口都用素刀牙的形式,觀感統一。方正的形狀與靠背闆上截的海棠形開光,都是簡潔大方的做法。
還是故宮的款式,六方形南官帽椅。靠背上截透雕朵雲,火焰向上伸展。下截亮腳也用雲紋,中部向下倒挂,兩側上勾,取得元素一緻的效果。
國家博物館曾展出的這對團花塔刹紋圈椅,與香港兩依藏的一對應為成堂器物,花落兩地。其下截起陽線刻卷草紋,雖未透空,但也形成了與傳統亮腳相近的效果,可視為亮腳的變體或近例。其形态走向的對稱結構與紋飾曲婉,和券口高度一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