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分三國,亂世之中英雄并起。期間出現了很多的英雄豪傑,其中有許多脍炙人口的名将,比如說關羽、趙雲、呂布等人。但是真正決定戰場上身負的,甚至是一國興衰的卻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軍師。而在整個三國時期論最為耀眼的軍事,諸葛亮應該是無出其右的。

諸葛亮生于181年,字孔明,号卧龍。原本是徐州琅琊陽都人士,早年歲叔父諸葛玄到荊州,後叔父去世,諸葛亮便在隆中隐居了起來。一邊耕種一邊讀書,常以管仲樂毅自比,素有定國安邦之志。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一出山便屢立奇功,建安十三年(208年)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孫權結盟。後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之後又設計奪了荊州,自此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諸葛亮在大家的眼中一直都是智慧的化身,似乎沒有諸葛亮不知道的事情。在生前為劉備光複漢室的大業,出謀劃策無數。一直到劉備死後,諸葛亮于建興六年(228年)到建興十二年(234年)前後六次北伐都無果。最終自己也病逝于五丈原。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還在臨終前托付劉禅,在他死後,安排四個人擡着他棺材一直往南走,一直到繩子斷了就下葬。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首先為什麼向南走,就很簡單了。因為當時的諸葛亮正在北伐,最後在第六次北伐無功的時候,病逝于五丈原的。是以向南面走,自然是為了躲避戰争的波及,遠離魏國越遠越好。
為什麼要四個人,而不是更多?而且還是繩子斷了之後便下葬,諸葛亮算到了4個人。一定會因為路途遙遠,最後幹出偷懶的事情來。是以最多擡了三四天之後,就會幹出偷懶的行為。當棺椁走出足夠遠的時候。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他們就會自行的隔斷繩索了。
當一切安排妥當之後,這四人就會打道回府。既然是諸葛亮的吩咐,那麼劉禅一定會更在意一些。正常情況要大半個月才會斷的繩子,如果幾天就斷了那麼其中必有蹊跷,劉禅大怒将四人斬首示衆,就這樣世界上唯一知道諸葛亮葬哪裡的人都被處死了。是以諸葛亮真實的墓地,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