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以來都是文物大國,不過雖然文物很多流失的卻也更多。特别是在清朝末年,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中國不少文物都失蹤的失蹤,被掠奪的掠奪,被損毀的損毀,讓我們失去了一大批珍貴的曆史文物。
就拿圓明園來說吧,曾經的萬園之園,裡面的寶貝不計其數,最終卻被洗劫一空。在那個混亂的年代,文物除了被外國人搶走毀壞以外,其實還有不少流落到了民間,成了私人收藏的物品。
而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有一部分人為了讓文物能夠更好的儲存下來,便把自己手上的寶貝無償的捐贈給了國家,我們今天要說的此人,他就捐了價值上千億的文物給博物館,說得不誇張一點,如今故宮博物館裡面的頂級書畫藏品,其中有一半都是他老人家捐贈的。

此人名為張伯駒,和袁世凱是親戚,憑借袁世凱的關系,他曾經在軍閥混了一段時間。不過他這個人并不喜歡打打殺殺,舞刀弄槍的日子,他更喜歡的是寫字畫畫,安甯一些的生活。
後來他退出軍界,就做起了生意,因為自己之前打下的人脈,他生意做的非常不錯,賺下了一筆不小的财産。在抗日戰争爆發後,中國不少文物流落民間,張伯駒面對這樣的情況自然沒有熟視無睹,立刻變賣了自己的家産用于收購文物。
收購的文物多了,張伯駒也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那麼多文物,可是一筆不小的财富。先是汪僞政府,他們就打起了張伯駒收藏的寶貝的主意,剛開始還有些收斂,畢竟張伯駒的身份有些不一般。
不過在他帶着自己家人躲避戰亂的時候,汪僞政府可坐不住了,這時再不動手,文物肯定就被帶走了,為此汪僞政府把張伯駒囚禁了起來。不過他們手段使盡,逼迫張伯駒說出自己收藏的那些文物到底藏在哪裡的。可是張伯駒也是一條硬漢子呀,管你怎麼打,死活就是不開口。沒辦法,在關了他八個月後想盡了辦法都沒撈到半分好處後,也就隻好将他放出去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是自古就存在的規律。在抗日戰争結束以後,蔣介石又盯上了張伯駒,他自然也是不從的。不過張伯駒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卻無條件把自己收藏的所有文物都捐贈給了國家,要知道他捐贈的這些文物,随便拿出來一件,就足夠他們全家人吃喝不愁幾輩子了。
可是老人卻說對于他而言,收藏這些東西不過是自己的一個愛好罷了,若是把它們交給國家,不僅可以發揮這些文物最大的價值,還能讓它們得到最好的保護,張伯駒這樣的舉動實在讓人佩服。
不過讓人沒想到的是,在張伯駒晚年得了重病的時候,他想要去一個條件好點的病房,卻被醫院用級别不夠給拒絕了。這樣一個為國家的文物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卻因為沒有官職而因級别不夠不能住更新的病房,那什麼樣的人級别才夠呢?
雖然最後這件事在相關部門的調解下,張伯駒還是得已去了好一點的病房,但老人的心也是被徹底傷透了。不過其實說到頭來這種事也怪不了任何人,畢竟醫院或許并不知道他的事迹,又或許醫院的确有相關規定。不論怎樣失落,最後還是得到了妥善安排也算是讓人欣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