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劉備給關羽安排一個得力謀士,結果如何?結局可能還是一樣的

有人說,關羽敗走麥城,臨沮被擒,是由于劉備沒有在關羽身邊安排得力謀士,輔佐關羽鎮守荊州。也有人說,即使劉備給關羽配備得力謀士,也改變不了關羽敗亡的結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個人認為劉備沒有多餘的謀士可以派去支援荊州關羽,即使他在關羽身邊安排得力謀士,也避免不了關羽丢城失地、身首異處的慘劇發生,分析如下。

如果劉備給關羽安排一個得力謀士,結果如何?結局可能還是一樣的

首先,劉備無人可派,他的四大謀士諸葛亮、龐統、徐庶、法正,僅剩兩人。

劉備一直重武輕文,手下大将很多,如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虎上将,還有魏延、王平、劉封、孟達等大将,可是謀士卻很少,至于能獨當一面的大謀士,更加少之又少。劉備擁有過的大謀士有徐庶、諸葛亮、龐統、法正,在關羽伐魏時,僅有諸葛亮、法正兩人,徐庶為了老母親改投曹操,龐統戰死落鳳坡。

劉備剛剛進入益州時,隻帶了龐統,作為軍師,他将諸葛亮留在荊州,輔助關羽鎮守荊州,作為最堅定的後方。可是龐統運氣不好,在落鳳坡中了埋伏,死了。這對劉備集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為劉備不像曹操那邊人才濟濟,光大謀士就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诩五個,他隻有諸葛亮、龐統兩個頂級謀士,法正勉強算一個。龐統死後,劉備将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大部分文武大員調入益州,輔助奪取益州。

如果劉備給關羽安排一個得力謀士,結果如何?結局可能還是一樣的

此時,荊州隻剩下關羽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将。剩下的都是二流人物。如關平還是一員小将,周倉是扛刀的,廖化也是打下手的,糜芳是靠着妹妹糜夫人的裙帶關系上位的,傅士仁那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隻剩下馬良和王甫,還勉強能過得去。可是他們兩位,或許對内政、後勤有一定的造詣,可是對于兩軍交戰、整體大局,水準就差點了。

其次,即使劉備派了得力謀士,關羽也不一定能言聽計從。

劉備能拿得出手的,也就隻有諸葛亮、法正兩人。他在漢中之戰中,自然不可能派諸葛亮和法正任何一個人,去沒有戰事的荊州。此時荊州沒有大的戰争,與東吳結盟,而曹操的注意力在漢中,暫時顧不上荊州那邊。漢中正是用人之處,劉備的主力,大部分大将和士兵,都在漢中,雙方為了占領漢中,都拼命了,不斷投入兵力。最後,曹操歲數大了,感覺漢中就和“雞肋”一般,在損兵折将後,無奈退兵,算是放棄了漢中。

如果劉備給關羽安排一個得力謀士,結果如何?結局可能還是一樣的

此時,劉備赢得了漢中争奪戰的最後勝利,可是,他是慘勝,益州本就貧瘠的山區,更加窮了。而諸葛亮是當時最擅長搞後勤、地方内政的人才,劉備需要諸葛亮穩定後方益州,治理地方。是以,劉備是不能将諸葛亮重新派往荊州,輔助關羽鎮守荊州的。

這麼看來,如果劉備想派得力謀士,隻能排法正了。法正善于出奇計,曾為劉備奪取益州和漢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如獻計,使黃忠陣斬曹操大将夏侯淵。他被陳壽高度稱贊,可以和曹操帳下的程昱、郭嘉。相媲美。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龐統和法正如下:

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如果劉備給關羽安排一個得力謀士,結果如何?結局可能還是一樣的

然而,法正軍事才能是有,也率獻奇計,可是他的話,關羽不一定能聽得進去。如果法正接受劉備的委派,進入荊州,輔佐關羽,一同鎮守荊州。關羽可能懷疑,是不是有人在大哥劉備耳朵前說自己的壞話,想要奪取自己的權力。是以,本來就高傲的關羽如果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胡思亂想,還和益州相隔千裡,不能面見劉備,當面解釋清楚。這就為記載的不團結,埋下了禍根。

如果劉備給關羽安排一個得力謀士,結果如何?結局可能還是一樣的

就算諸葛亮進入荊州,輔助關羽,鎮守荊州。關羽也不一定聽從軍師諸葛亮的話。這已經有很多先例了。如華容道,關羽頂撞軍師諸葛亮,公然違抗軍令,放了漢賊曹操。又如他嘴上說記得諸葛亮有關鎮守荊州“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八字方針,以非常傲慢的态度,拒絕了孫權的聯姻建議。最後孫權和曹操聯手夾擊關羽,關羽也是以自食惡果。

關羽除了自己大哥劉備的話能聽得進去外,其餘人的話,他想聽就聽,不想聽就絲毫聽不進去。關羽如此傲慢,這也是為啥劉備在漢中戰役勝利後,也沒有派得力謀士、幹将進入荊州的原因,他怕大部分将領和關羽合不來,鬧沖突,還不如不派。

如果劉備給關羽安排一個得力謀士,結果如何?結局可能還是一樣的

總結:劉備将主力都部署在漢中,與曹操争奪漢中,沒有多餘的兵力,增援荊州。另一方方面,荊州沒有大的戰事,也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及謀士。即使劉備派遣得力謀士法正、諸葛亮進入荊州,也不一定能避免關羽敗亡的結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