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縱觀中國古代,秦朝以來的各個王朝的北方邊境地區始終不得安甯,面臨的外患威脅也基本來自北方。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遊牧漁獵民族也是前赴後繼地不斷騷擾中原王朝。西晉、北宋、南宋、南明等政權,更是直接滅亡于北方的遊牧漁獵民族之手。

這其實比較正常,中原地區北方的氣候和廣袤的草原環境确實适合遊牧、漁獵民族的生存,而農耕民族在社會生産力很低的古代,與擅長騎射技術、民風彪悍、機動性強、幾乎不需要後勤保障的遊牧、漁獵民族作戰時經常處于劣勢。

那麼,中原王朝除了北方之外,東、西、南三個方向有沒有威脅呢?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古代中原的農耕社會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一、東方

傳統漢地的東方是大海,在大航海時代沒有到來的情況下,隻有兩個隔海相望的國家——南韓和日本有可能成為威脅。

南韓和北韓一起,在封建社會,無論中原如何改朝換代,都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從來沒有真正威脅過中原王朝(隋唐時期的高句麗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跟北韓、南韓沒有一毛錢關系)。

至于日本,雖然在近代是中國的頭号外敵,但它在古代的國力遠不如中原王朝,除了明朝中後期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倭患之外,也在總體上構不成威脅。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明朝的倭患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二、西方

中原地區的西邊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以及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阻礙,外部勢力根本進不來。能真正構成威脅的,隻有在隋唐時期,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谷渾和吐蕃。

《晉書·吐谷渾傳》記載:“吐谷渾,慕容廆之庶長兄也,其父涉歸分部落一千七百農以隸之。”可知,吐谷渾原來是人名,為前燕(十六國之一,鮮卑族慕容部所建)開國皇帝慕容皝的父親慕容廆的兄長,後來因争位失敗率部衆遷移到了祁連山脈和黃河上遊谷地,在那裡稱汗建國,其子孫便以其名字命名為國名。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吐谷渾與吐蕃

吐谷渾西遷之時,中原大地正處于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大亂時期,無暇顧及到它。吐谷渾便乘機強盛崛起,鼎盛時期控制了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裡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昆侖山脈的廣大地區。并先後侵擾北魏、西魏、北周等多個中原政權。

《隋書》記載:“竟破吐谷渾,拓地數千裡,并遣兵戍之。”到了609年,隋炀帝派兵擊敗了吐谷渾主力,并在其地設定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四郡。然而,隋炀帝并沒有徹底消滅吐谷渾,其殘部在伏允的帶領下,趁隋末中原大亂之際卷土重來,再次占據了故地。《北史列傳第八十四》記載:“大業末,天下亂,伏允複其故地,屢寇河右,郡縣不能制。”

到唐朝貞觀九年(634年),唐太宗為打通河西走廊,疏通絲綢之路,派兵再次重創吐谷渾,吐谷渾從此成了唐朝的附屬國,失去了威脅,并在663年被吐蕃徹底滅國。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河西走廊示意圖

中原王朝曆朝曆代在西方面臨的最大威脅當屬吐蕃無疑,這支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古代藏族部落早期雖然與唐朝維持了相當長時間的和親局面,對唐朝也未造成什麼威脅。

但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由盛轉衰,吐蕃開始成為唐朝中期最大的威脅,不斷蠶食唐朝在西域、河西、隴右的領土。《舊唐書·列傳第三十六》記載:“廣德元年,吐蕃淩犯上都,乘輿幸陝。蕃、渾之衆入城,吐蕃宰相馬重英立承宏為帝,以于可封、霍環等為宰相,補署百餘人。”可知,吐蕃甚至在763年攻破唐朝都城長安,立李承宏為傀儡皇帝。

到8世紀末至9世紀初,吐蕃達到鼎盛時期。控制了東到四川盆地西部邊緣,西起蔥嶺(現在的帕米爾高原),北達天山山脈,南至喜馬拉雅山脈的廣大地區。不過,盛極而衰。

進入9世紀以後,不可一世的吐蕃帝國形勢開始急轉直下,國内各民族、奴隸、平民起義不斷,統治集團内部更是争鬥不止。張議潮起義控制河西、隴右後歸附于唐朝,西域地區之後又被回鹘占據,至9世紀末,吐蕃徹底瓦解。從此以後,西部地區再也沒有出現過能夠威脅中原王朝的勢力了。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西域三十六國(漢時期)

三、南方

自秦始皇平定百越,設定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以及後來漢武帝攻滅南越國之後,中原王朝領土的正南友善一直是大海,和東方一樣,在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幾乎不會有外部威脅。雖然正南方沒有威脅,但廣大的西南地區卻并不是這樣了。

古代相對于中原王朝,西南地區主要指現在的貴州、雲南、廣西以及中南半島等地。這些地區的地形地貌、民族成分非常複雜,也崛起了無數威脅過中原王朝的政權。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夜郎國圖中标注位置

夜郎。

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他在曆史上留下的名氣有點尴尬,那便是著名的成語“夜郎自大”,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中的記載:“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雖然因為道路不通,資訊溝通不暢,夜郎國留下了自大無知的形象。

不過根據考證,夜郎國雖然不如西漢,但也不像“夜郎自大”那樣應該被後世恥笑。夜郎國之是以被輕視,還是在于史料記載的匮乏,導緻中原人對他知之甚少,夜郎國的曆史相當久遠,史籍有記載的曆史就有300多年;夜郎領土面積廣大,控制了今天的貴州、雲南等地;夜郎因從事外貿,國家和百姓算得上相當富庶。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夜郎王興同脅迫周邊22邑反叛西漢王朝,雖然最終失敗被滅,但也着實讓西漢王朝不可小觑。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南中在曆史上指今天的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三國時期,南中成為蜀漢的一部分。

南中。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流傳千古,為後人所稱道。而孟獲所率領的少數民族部落在三國時期就一度成為蜀漢的心腹大患,他們長期盤踞在南中地區,這裡的南中是三國時期的叫法,指的是今天的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諸葛亮降服孟獲、平定南中之後才敢放開手腳北伐中原。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南诏國(738年-902年),古代國名,是八世紀崛起于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

南诏。

唐朝開元年間,雲南及周邊的廣大地區,出現一個由哀牢族建立的強政權——南诏。

南诏長期依附于唐廷,二者相安無事。但是,到了第五任國王閣羅鳳在位時期,在唐朝邊臣驕暴貪殘、南诏日益做大和吐蕃的幹預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南诏和唐朝的關系急劇惡化,最終破裂。

唐朝為了消滅南诏,先後發動了三次大規模戰争。不過,此時的唐朝由于唐玄宗後期的昏庸無能,内部早已危機四伏、沖突叢生了,除了天寶八年(749年),何履光率軍攻打南诏時取得了小勝之外,鮮于仲通在天寶十年(751年)、李宓在天寶十三年(754年)指揮的兩次戰争均以失敗告終。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一十六》的記載:“天寶十年……進軍至西洱河,與閣羅鳳戰,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和《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一十七》的記載:“天寶十三年……李宓将兵七萬擊南诏。閣羅鳳誘之深入,……蠻追擊之,宓被擒,全軍皆沒。”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唐廷對南诏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戰争都是全軍覆沒,導緻十三萬精兵死亡,這也為後來爆發的安史之亂留下了隐患。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北宋時期的大理(圖中左下角)

大理。

兩宋時期,中國西南部又崛起了一個政權——大理。鼎盛時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

不過,大理雖然疆域遼闊,國力強盛,從立國到滅亡的300多年間幾乎從未和兩宋發生過戰争,是以嚴格意義上講并不能算中原王朝的威脅。主要原因在于大理全國普遍信奉佛教,不熱衷于對外擴張,而兩宋的軍事威脅始終在北方,對于大理也一直采取和平政策。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南朝時期交州(交趾是其内的一部分)

交趾。

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區,古稱交趾。從秦始皇平定百越、設立象郡開始,就長期處于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然而一旦中原王朝出現衰落内亂,交趾地區就會出現叛亂自立的情況:秦末的南越國、東漢初年的“二征起義”、南朝梁末年的“前李朝”等等。不過,這些均可以界定為内亂。

到了北宋初年,交趾正式脫離中原王朝之後,在北宋熙甯戰争爆發的“宋越戰争”則是不擇不扣的外患和入侵了,在這場戰争中,北宋被攻陷欽州、廉州、邕州三州,而且三州軍民遭到了殘酷的屠殺,被殺者近十萬人。而後北宋的反擊戰也打得相當艱難,損失了三十多萬軍隊。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钤蓋在公文上的雲南布政使司印文(雲南土司)

土司。

據《景泰雲南圖經志書》記載:“直隸府、州、司凡二十九,外夷府、州、司凡十七。”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區設立的地方行政制度。然而,由于地理環境和民族成分的複雜性,以及“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特點,土司名為中央政府委任的地方官,但實際上獨立性極強,相當于土皇帝。

到了後期,其弊端越來越明顯:土司對内殘暴統治少數民族,騷擾周邊村莊,互相之間戰亂不止,甚至開始對抗中央政府,起兵叛亂,最為著名的就是“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楊應龍叛亂。于是,在明朝中葉開始,中央政府開始在西南地區逐漸推行“改土歸流”,即廢除土司制度,改為流官制。但是,“改土歸流”的推行過程并不順利,遭到當地土司的強烈反對甚至叛亂,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間才算基本完成。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清緬戰争

緬甸。

雍正推行完改土歸流之後,加強了西南地區的控制,使得雲南、貴州等地徹底融入了華夏大地。但到了清朝乾隆年間,今天的中南地區又崛起一個國家,成為了中原王朝的新威脅,那便是緬甸貢榜王朝。

緬甸貢榜王朝在第三任君主孟駁時期,奉行擴張主義,不斷對外擴張,并于1762年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引發了長達七年的清緬戰争。雖然戰争的結果是緬甸向清朝稱臣納貢,暹羅在清朝的幫助下從緬甸貢榜王朝獨立,但實際上清軍在軍事上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勝利,四次出擊均被孟駁擊退,而且清朝損失要遠大于緬甸。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上圖_伊洛瓦底江上的緬甸戰船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龐大邊境線和疆域面積是通過不斷的戰争獲得的,同時也面臨着多個方向的威脅。不過,總體來看,雖然遭遇的失敗不少,但除了北方以外的威脅都并不會動搖中原王朝的根本,這也是曆朝曆代一直将北方作為防禦重點的原因。

文:博陵清河

參考文獻:《晉書·吐谷渾傳》《隋書》《北史》《舊唐書》《史記·西南夷列傳》《資治通鑒》《景泰雲南圖經志書》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