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隋唐風雲:心狠手辣的武則天,對他記恨如仇,臨終卻對其深感愧疚

要說武則天為何能當上一代女皇,除了她的聰慧和有着處理朝政的天賦,那就要數她的心狠手辣了,作為一代皇帝,心不狠怎能在制衡整個朝堂,她當時被李世民賞識也是因為她具有和其他女子不一樣的風範,李世民有一匹彪悍的馬,并說道誰能制服它就有賞,不料武則天卻說我用三樣東西就可制服,一根鞭子、一把錘子、一個匕首,先用鞭子抽他,再用錘子錘他,其後用匕首砍斷它的喉嚨,李世民聽後對她不一樣的氣質大贊,但也可以看出她的心狠,這樣的做法宮中其餘女子肯定吓得夠嗆,就是這樣一位心狠手辣的女皇,在臨終時卻頒了一道遺旨,“将以前受冤的褚遂良平反”,難道此人是她之前的恩人嗎?卻不竟然,此人竟和武則天有着深仇大恨,那為何還要給他平反呢?

隋唐風雲:心狠手辣的武則天,對他記恨如仇,臨終卻對其深感愧疚

武則天劇照

褚遂良出生在官僚之家,也是名門望族,父親褚亮是官至散騎常侍,和很多大臣如歐陽詢等人都關系密切,私交甚好,在李世民時期,褚遂良先是他的铠曹參軍,但對他很有好感,于是就得到了重用,在李世民就立太子的問題上時,他起了關鍵作用,一開始想立他的4兒子李泰為太子,被他花言巧語蒙蔽,但李治卻更為受到衆臣的擁護,大臣都覺得李治更得人心,并且有一個仁愛之心,想力薦他為太子,可是朝堂上卻沒有一個人敢說,都怕得罪皇上,隻有褚遂良站出來說要立李治為太子,李泰花言巧語不适合當儲君,李世民聽後才決定立了李治。

而後李世民十分願意聽他的忠言逆耳,他也經常進谏并且對在治理國家的問題上都提出了很有用的意見,很多大臣如長孫無忌都對他紛紛贊許,一時間得到了皇上的重用,并且十分器重他,給他連續升官加職,做到了中書令,相當于宰相。在李世民病危時,更是将他和長孫無忌召入宮中,任他倆為托孤大臣。

隋唐風雲:心狠手辣的武則天,對他記恨如仇,臨終卻對其深感愧疚

褚遂良畫像

李世民去世後,李治登基,因為當時是褚遂良在關鍵時刻力薦他為太子,才能成為一國之君,自然對他心表感謝,再加上他本身就是先皇器重的人肯定對他得以重用,就在李治想廢後并立武則天為後一事上多加煩惱時,召來他身邊的大臣們想聽聽他們的意見,其他大臣雖也反對但都不做聲,隻有褚遂良站出來說不能立武昭儀為後,王皇後沒有犯錯事豈能随便廢除,相繼說出了不能立武昭儀為後的四大理由,完全和皇上的意見相反,惹的皇上十分生氣,但卻執意要立武則天為後,褚遂良見皇上态度堅決于是摘下官帽,連連給皇上磕頭,頭上鮮血直流,在一旁的武則天恨不得馬上将他處死,心裡從此對他産生了記恨,如若皇上真的借鑒了他的話,那何來以後的女皇,本身武則天一心就想執掌大權,他這樣不知死活的和自己作對,怎能不遭來武則天的記恨。

隋唐風雲:心狠手辣的武則天,對他記恨如仇,臨終卻對其深感愧疚

李世民劇照

最後還是大臣李勣說了一句話,這是皇上的家事,何必過分其他人,這句話點醒了皇上,于是就立了武則天為後,因為褚遂良之前的過激行為,将貶去官職下放到了邊遠地區。而在武則天掌管大權後,為了報仇雪恨,一度又将手無縛雞之力的他,貶到更偏僻的愛州地區,并誣告他要謀反,當時他已經年事已高,去了那窮山僻壤地,最終死于那裡。可是武則天就這樣也覺得不夠解氣,于是他的家人也都被連累流放到了愛州。

隋唐風雲:心狠手辣的武則天,對他記恨如仇,臨終卻對其深感愧疚

李治劇照

但為何在武則天臨終時又對他心生愧疚,将其平反呢?小編認為武則天年事已高,經曆了這麼多風雨,也就淡然了,雖然她一生心狠手辣,但她卻是一明君,為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她也是愛才之人,不能否認的是褚遂良确實是一名有才之人,而且他有着初唐四大書法家的美稱,他雖然當時極力反對武則天,但按當時的情況也并無過錯,當時是李家天下,誰都能看出武則天的野心,如果立她為後,那她就會執掌大權慢慢成為她的天下,天下主人就換了,是以從這點來看,他雖然不是武則天的人,但他卻是一名勇敢的忠臣,比起那些整日巴結的奸臣,武則天從内心對他這點是認可的。

隋唐風雲:心狠手辣的武則天,對他記恨如仇,臨終卻對其深感愧疚

褚遂良塑像

小編認為,褚遂良是一難得的忠臣,并且有勇有謀,如果武則天日後沒有報複他而是對他重用,我想他定會為皇上出謀劃策,為國家做出貢獻的,隻可惜,一代朝廷一代臣,也是因為他的耿直害了他,但他卻一身正氣,小編極為佩服。

參考文獻:《新唐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