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國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

百家姓中的“徐”姓雖然不是什麼大姓,但是,它卻有非常悠久的曆史。

夏朝至西周時期,伯益之子若木帶領着部落的群眾建立了徐國。在一位又一位德行兼備的上司者的引領下,徐國曆經千餘年而不亡。即使是經曆了一千五百多年,徐國滅亡後,其遺民仍然銘記着徐國賜予他們的恩澤。為了牢記這段曆史,他們以國名為姓,這也是徐姓的起源。

此國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

徐國曆經夏、商、周三朝,共曆四十四代君王。由于,徐國建立的時間過于久遠,緻使很多人都對此國不甚了解。其實,徐國在周朝時期相當強大,甚至,連君臨天下的周天子也要忌憚三分。至于後來叱咤風雲的春秋五霸,與徐國相比實在不在一個檔次上。

若要細論起來,徐國早就先五霸一步稱霸了。《韓非子》說他地域五百裡;《詩經·大雅·常武》篇說“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目前,在浩浩茫茫的曆史文獻資料中,很少見到徐國的具體經營狀态,如:經濟、生産方面的文字。但是,我們可以從出土文物,特别是青銅器銘文考古中,獲得一些間接的東西。

徐國的經濟發展還可以從徐器銘文和徐姓家譜及雜史中得到一些印象。例如:紹興出土的“徐肴尹湯鼎”,“肴尹”是商朝、徐國、楚國設有管理祭祀的官員。《逸周書·王會解》中有:“祝淮氏、榮氏”(注):“淮、榮二祝之氏也。”其中,淮氏當系淮夷,居然當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見,淮夷經濟的發達帶來文化的進步。

此國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

根據資料顯示,大概在夏啟六年(公元前2170年),夏朝的建立者夏啟,為了防止東夷族領袖伯益争奪自己的權力,直接殺死了伯益。伯益死後,東夷族群龍無首,一時間人心惶惶。夏啟一方面擔心東夷族可能會發生叛亂,一方面又想安定人心,于是,将徐地(今山東的中南部和郯城附近)賜予伯益的次子若木,讓他建立徐國。

若木有了立足之地後,廣施仁政,鼓勵生産,使徐國迅速強大了起來。夏啟看到蒸蒸日上的徐國後,不禁後悔起自己的決定來。為了避免徐國威脅到自己,夏啟和夏朝的其他君主不斷地讨伐徐國,避免徐國壓過自己。後來,夏朝開始與商争鬥,無暇再管徐國,徐國趁此機會悄然發展,在黃海地區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

整個商朝時期,徐國都是以一個強勢大國姿态存在着。商朝君主一直對徐國禮遇有加,兩國之間也一直維持着比較友好的關系。商朝滅亡,周朝建立之後,目空一切的周天子試圖一舉擊潰徐國。不料,徐國在山東一帶的統治已經根深蒂固,即使是剛剛攻破商朝,兵鋒正利的周朝,也隻能在徐國的堅守下铩羽而歸。

此國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

此後,周朝的君主一直将徐國視為眼中釘,并不斷地出兵攻打。

在周朝的步步緊逼下,徐國決定南遷到泗洪一帶以避其鋒芒。周朝兵勢漸緩時,徐國國君以諸侯國首領的身份率軍西進,想要迫使周朝就範。當時,周朝的君王是周穆王,周穆王看到徐國與其他諸侯國來勢洶洶,于是,硬着頭皮承認徐國國君是各個諸侯國的盟主。徐國不戰而屈人之兵,于是得意洋洋地撤了軍。

可以說,徐國是周朝時期第一個堂堂正正的霸主,比後來的春秋五霸還要早上許多年。徐國的王位傳到徐偃王手上時,徐國的國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周穆王擔心徐偃王将會取代自己的地位,于是,強令楚國出兵讨伐。徐偃王愛護治下的群眾,不願他們遭受戰争之苦,于是,決定遷徙到彭城武原縣東山(今邳州徐山一帶)。

徐國的百姓被國君的仁義所感動,是以,有數萬人都願意遠離故土,跟随徐偃王一起遷走。不幸的是,周穆王被徐國的威望所震撼,堅持要殺死徐偃王以免除後患。最終,徐偃王在追兵的逼迫下,隻好投海自盡。徐偃王自盡後,周穆王受到了諸侯國的一緻譴責。為了平息衆怒,周穆王主動令徐偃王的次子繼續治理徐國。

此國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

不過,經此一劫,徐國受到了很嚴重的打擊,已經不複往日的榮光。春秋時期,各國之間争鬥不止,元氣大傷的徐國隻好到處避難,在大國之間的夾縫中小心生存。亂世之中,各國無不欲吞并其他國家以擴充實力。像徐國這樣的小國,自然是不少國家眼中的肥肉。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吳王夫差派人令徐國和鐘吾國,将領兵在外的公子掩餘和燭庸二人交出。

徐國和鐘吾國自持有楚國支援,絲毫不将吳國放在眼中。為了斷絕吳國的念頭,兩國直接将兩位公子送到了楚國。楚國想用兩公子牽制吳國,于是,欣然同意,并賜予兩公子封地。夫差聽後大怒,當即令孫武和伍子胥攻打徐國。徐國國君章羽自知不敵,他将自己捆綁,然後,在臉上刺青,領着妻子披頭散發地跪拜吳王,想要求吳王給徐國一條活路。

此國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

吳王夫差直接拒絕了章羽,表示:放徐國王室一條生路已經是難得的恩典了。章羽無奈,隻好率衆逃走。自此,徐國不複存在,徹底淹沒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參考資料:

【《中華徐氏通譜》、《水經徐縣注》、《徐國曆史沿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