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僅有兩首詩流傳,一首氣勢磅礴,一首卻令心愛的戚姬傷心欲絕

(呂雉劇照)
漢高祖劉邦年輕時不事生産,也沒有接受過像樣的教育,是個仗劍走天涯的遊俠,教育程度自然搞不到哪裡去。但是,他晚年卻寫了兩首千古流傳,一句頂一萬句的好詩。
第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風歌》,僅有三句: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詩直抒胸臆,豪情滿懷,又略透着一絲苛求人才的惆怅心裡,與文人作詩是兩個境界,絲毫沒有雕琢附會,扭捏造作之态。可以說,到不了帝王境界寫不出這份氣勢磅礴。
(張良劇照)
另一首叫做《鴻鹄歌》,雖然沒有《大風歌》名氣大但也流傳千年:
鴻鹄高飛,一舉千裡。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劉邦晚年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非常苦惱,在嫡長子劉盈與趙王劉如意之間猶豫再三。劉盈性格仁弱,劉邦擔心他無法掌控國家,而劉如意則酷似劉邦,深得他的喜愛。
除了這點之外還有皇後呂雉與戚姬的因素,在戰争中,劉邦與結發妻子呂雉聚少離多,而與戚姬長年厮守,二人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戚姬的軟磨硬泡下,劉邦決定廢劉盈,立劉如意。但廢長立幼是大事情,屢次遭到大臣們的反對。但這一切絲毫沒有動搖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決心。
(劉邦劇照)
戚姬軟磨硬泡,呂雉也不甘示弱,她是聰明的女人,知道皇帝聽誰的。于是,找到了早已不理世事,閉關修煉多年的留侯張良。
劉邦被美色迷住了雙眼,但張良卻十厘清醒,知道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于是,對呂雉說:“苦口勸說也無濟于事,隻能讓太子從行動上打動皇帝。商山四皓,皆八十有餘,節義清高,不就漢朝爵位,匿亡山林,皇帝屢次邀請而不至,如果太子請“四皓”出山,出入宮廷以“四皓”相随,則皇帝必然知道太子地位已經穩固。”
在張良的幫助下,這四位老者決定出山幫助太子。在一次宴會上,劉邦看到太子身後四位宛若仙人的老者,非常驚奇,盤問之下得知是“商山四皓”,他們對劉邦說:“太子以仁厚孝順,天下士人無不翹首以盼,我們自願前來輔佐。”連自己都請不到的高人,卻自願輔佐太子,劉邦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戚姬劇照)
見到戚姬後,劉邦歎息道:“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于是吟唱了這首《鴻鹄歌》。
詩中見他太子劉盈比作鴻鹄,太子羽翼已豐,橫絕四海,縱然有矰(zēng)繳(射鳥的弓箭),又能将他怎麼樣呢!戚姬聽罷泣不成聲,傷心欲絕。
高祖劉邦馬上得天下,舞刀弄槍了一輩子,晚年竟以如此柔情的方式勸慰自己心愛的女人,表達了自己無奈的傷感與痛苦的心情。
淺見拙識,以就正于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