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炎有十幾個兒子,為何卻要立一個癡呆兒為太子?有三點

曆史的卷軸緩慢地展開,我們漸漸會發現,曆史總是會有一些共同點。就比如說皇帝對于太子的選擇,大多數皇帝選擇繼承人的着重點,并不僅僅隻是他的個人品行,更看重的則是他的個人能力。

但是在曆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帝,本來有26位兒子,除去早逝夭折的,他還有十幾位正常的兒子。為何最終卻偏偏選擇一個傻兒子為皇帝呢?

這位皇帝就是建立晉朝的晉武帝司馬炎。晉武帝作為晉朝的開國皇帝,可謂能力出衆,眼光長遠。而他所選擇的繼承人司馬衷,則剛好背道而馳,為人癡呆愚鈍。

司馬炎有十幾個兒子,為何卻要立一個癡呆兒為太子?有三點

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這句話源于《晉書·惠帝紀》,也是出自司馬衷之口。

大緻意思就是說,當時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隻有挖草根,吃樹皮,許多百姓是以活活餓死,消息傳到宮中司馬衷的耳朵裡,他大為不解,便說: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

王夫之評價司馬衷:''''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既然司馬衷如此癡呆愚鈍,那麼為何晉武帝司馬炎偏偏要立這個傻兒子為儲君呢?

以下筆者将從三點詳細分析,晉武帝立司馬衷為太子的原因。

司馬炎有十幾個兒子,為何卻要立一個癡呆兒為太子?有三點

首先第一點,司馬衷陰差陽錯地成為了嫡長子,而皇後母親分外偏愛他。

從周朝開始,曆朝曆代,基本上都沿襲着立長為先的傳承制度,即“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也就是說,正妻所生的兒子們擁有君位的優先繼承權,并且以年齡長幼為序,而無論他們的才能如何,隻有在正妻沒有生育或沒有子嗣的情況下,才能在庶子當中,選擇合适的繼承人。

是以到了晉朝這裡,自然也是如此。武元皇後楊豔與晉武帝司馬炎伉俪情深,二人共生下了三子三女,長子毗陵悼王司馬軌在兩歲的時候便不幸夭折了。

《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有記載:毗陵悼王軌,字正則,初拜騎都尉,年二歲而夭。

而次子便是司馬衷,這時候的司馬衷已是嫡長子。按照立嫡以長的制度,晉武帝于是将後來九歲的司馬衷立為太子。

其次第二點,晉武帝從未細心了解過司馬衷的癡傻程度,認為他隻是反應遲鈍。晉武帝也曾猶豫是否要立司馬衷為太子,他特意出了一些考題,想要考察一下司馬衷,但卻給了司馬衷三天時間。

司馬衷有一位狡詐的妻子賈南風,她費盡心思,尋了幾位學識淵博的人幫助司馬衷。晉武帝對司馬衷的答卷十分滿意,認為司馬衷其實不傻,相反學識淵博,有治國之才,于是才想要理他為太子。

《晉書》中有詳細記載,武帝多次對司馬衷的能力表示懷疑,并多次對他的能力進行考驗,而司馬衷則在太子妃賈南風及謀臣的獻策下,逐一通過了這些考驗。

司馬炎有十幾個兒子,為何卻要立一個癡呆兒為太子?有三點

最後第三點,是晉武帝本身的原因,他到了晚年,貪圖享樂,并沒有去仔細考察司馬衷是否堪當重任,成為一位合格的儲君。

除此之外,武元皇後楊豔在臨終前,知道晉武帝寵幸胡夫人,恐怕以後會立她為皇後,擔心太子司馬衷的地位不穩。于是臨終時,頭枕晉武帝膝說:“叔父楊駿的女兒楊芷才貌兼備,願陛下選她來備六宮。”

并悲傷地哭泣,晉武帝流着眼淚答應了她。

《晉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一》:及後有疾,見帝素幸胡夫人,恐後立之,慮太子不安。臨終,枕帝膝曰:“叔父駿女男胤有德色,願陛下以備六宮。”因悲泣,帝流涕許之。

晉武帝駕崩後,司馬衷順利地成為了皇帝,而太子妃賈南風被封為了皇後。司馬衷着實愚鈍,對賈南風言聽計從,賈後趁機專權,甚至假造司馬衷的诏書,大肆打壓迫害政敵和皇族中人,西晉開始逐漸變得動蕩,波折。

因皇後賈南風幹政弄權,司馬家的子弟被迫走上了反抗道路,開始起兵奪權,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便由此開始。十六年狼煙四起,百姓居無定所。

“八王之亂”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内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緻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司馬炎有十幾個兒子,為何卻要立一個癡呆兒為太子?有三點

晉武帝從265年建立西晉,到316年被北方蠻族滅亡,僅僅隻存活了51年,真可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更是導緻西晉元氣大傷,内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

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真可謂是“昙花一現”。

參考資料:《晉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一》《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