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神”紀(70)丨網絡作家打眼:經驗+知識促成《黃金瞳》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說到網絡作家打眼,很多讀者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經典作品《黃金瞳》。這部描寫文物鑒寶的小說,不僅打開了典當古玩類小說的的市場,也引來大批作者競相追随,成為古玩鑒寶類網絡文學作品的開山之作。随後,他的《天才相師》、《寶鑒》、《神·藏》相繼釋出,引發關注。今年12月初,打眼曆時兩年八個月創作的967萬字仙俠小說《仙宮》完結。在《仙宮》完結之際,打眼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專訪。

封“神”紀(70)丨網絡作家打眼:經驗+知識促成《黃金瞳》

網絡作家 打眼

接觸典當古玩行業多年

經驗+知識促成《黃金瞳》

打眼,本名湯勇,江蘇徐州人,現任海南網絡作家協會主席。

正式開啟網文創作之前,打眼接觸典當古玩行業已近10年。“大概在2000年,我在深圳工作,幫人做字畫生意。在深圳書城裡有個古玩市場,工作不忙的時候,我就經常去裡面轉。雖說不在典當行裡工作,但對這裡面的門道也了解了不少。那時候外地過來買字畫的人特别多,整體市場行情也不錯。”

那些年,打眼見到過藏家買到真品的喜悅,也目睹了不少人一擲千金卻隻收到赝品的失落。“我一直都很喜歡看書,從傳統文學到網絡文學,都喜歡看。記得是2009年的某段時間,我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把市面上能夠吸引到我的書看完了,就萌生了創作的想法。加上看到很多人因為買到赝品古董而失落,就開始幻想自己有一天能不能獲得某種本領、神通——通過某個物件看出古玩的本質。當然,這就是純粹做夢,現實中不可能出現,那就寫本書吧。《黃金瞳》,也就問世了。”

封“神”紀(70)丨網絡作家打眼:經驗+知識促成《黃金瞳》

《黃金瞳》裡,在典當行工作的小職員莊睿,因一次意外眼睛發生異變,從此一路開挂,輕松鑒寶,實作人生逆襲。“書裡面提到的很多知識都有迹可循的,包括裡面對古玩的鑒賞、曆史追溯、曆史價值等等,都是對現實古玩市場的觀察與呼應。”打眼坦言,為了這本書的創作,自己查閱了不少資料、書籍。“寫書肯定要查很多資料,不管是古董器物本身,還是它背後的曆史與文化,其中的學問都是很深的。”

《黃金瞳》的爆火,引發衆多熱議,也讓“黃金瞳”這個IP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打眼笑着回憶道:“有次我去雲南旅遊,看到有一家古玩店,名字就叫‘黃金瞳’。把我吓一跳,我心說‘這個版權要不要結算一下?’後來《黃金瞳》改編成了電視劇,張藝興主演。這個劇算是一部出圈的作品。很多現在直播賭石的部落客,有時候會開玩笑說‘你以為你有黃金瞳啊’,‘你以為你是張藝興啊’,也都說明了《黃金瞳》的影響力。”

創作卡文很常見

需要大量閱讀不斷學習

打眼最初寫作,原本隻是想把自己在生活當中接觸到的人和事,通過文字闡述出來。“最開始創作的時候比較簡單,就是用一個個故事把整條線索串聯出來。後來寫得時間長了、順手了,也不覺得寫書有多困難了。”在他看來,網絡文學跟别的創作很不一樣。 “網文是每天都要寫作的,但不是天天都有靈感。越到後期,靈感的湧現就越發珍惜,卡文也就越發常見了。這時候就更需要進行大量的閱讀,通過閱讀去激發自己的創作。”

封“神”紀(70)丨網絡作家打眼:經驗+知識促成《黃金瞳》

特别對于古玩鑒寶類小說,除了需要沉澱、積累大量的鑒賞知識、藝術與曆史文化背景,還需要對古玩市場中的爾虞我詐有所感喟。“我筆下的很多故事都取材于現實,但是在表達的時候都需要藝術化的加工,才能更加生動、具象、吸引讀者。想要将一個好故事呈現給讀者,必須要不斷地學習。”

打眼非常感謝網絡文學的出現,“網文可以說是改變了一代人的閱讀習慣。以前四五百萬字的紙質書,肯定是一個長篇巨作了,一兩年都讀不完。像姚雪垠耗時42年寫下的巨著《李自成》,我整整花了一年時間看完。在網絡文學時代,則是每天追随着作者的更新腳步,作者寫完了讀者也看完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閱讀習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