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州河水緩緩流過的四川路橋上向北望,看到的第一幢建築就是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它不僅見證了百年郵政業的曆史滄桑,更是中國目前仍在使用的規模最大的郵政大樓。今天我們一起回到車馬很遠、書信很慢的年代,來閱讀這座大樓昔日的故事。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位于北蘇州路276号。
大樓由英商思九生洋行設計,餘洪記營造廠承建,1922年12月奠基,1924年11月竣工。大樓總建造費用約合銀元320萬元,建築面積25294平方米。

▲1924年建成的郵政總局大樓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為歐洲折衷主義建築形式的代表作。鋼筋混凝土架構結構,地下一層,地上四層。U型平面,東南轉角圓形,為構圖中心。兩側均為主立面,有通貫三層的簡化科林斯巨柱式列柱。轉角處頂部為鐘塔,冠17世紀流行的意大利風格的巴洛克式穹頂。鐘樓兩側各有一組三人組成的群雕。一組是每人各執交通工具和通訊電纜模型,象征鐵路、海運及郵電通信等交通通信事業的發展。另一組居中者為羅馬神話中的商神墨丘利(Mercury),在神話中是上帝的信使,展現郵政通信。其左右兩側是愛神,寓意郵政通信為人們溝通情愫。
▲郵政總局大樓内的中庭
▲屋頂鐘樓及雕塑
郵政大樓二樓營業大廳面積1200平方米,寬敞明亮、富麗堂皇,素有“遠東第一大廳”之稱。
▲有“遠東第一大廳”之稱的營業大廳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是中國目前仍在使用的、規模最大、最早郵政标志性建築。不僅是中國郵政史的見證,同時也為中國現代郵政事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現該處設有郵政博物館。
▲郵政博物館一樓展區
▲郵政博物館二樓展區
1989年9月25日,上海郵政總局大樓被列為上海近代優秀建築,市級文物保護機關。1996年11月20日,郵政總局大樓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郵政總局大樓見證了上海近百年滄桑巨變,它本身也蘊藏了許多的時光記憶,在這裡發生了許多故事,更給它增添了濃濃的人文情懷,讓人回味。
大樓修複後煥新顔
1999年,一場曆時兩年多的大樓修複工作拉開序幕。郵政大樓改造以求盡量修舊如舊、還原這座恢宏老建築的原貌。開工前,查閱了上海郵政檔案館、上海市檔案館、南京第二曆史檔案館等留存的大樓圖紙、老照片和文字資料;找來了上世紀40年代進入郵政總局工作的員工回憶大樓早期的布局和功能;還請了相關專家對建築的結構進行全面“體檢”、請美術院系的師生将大樓内原本被刷成白色平面的石膏頂重新恢複剝離出來......
▲恢複原貌的“奶油蛋糕”式石膏吊頂
修複的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由于郵政大樓有地下室,地下室積水造成一部分鋼筋鏽蝕和混凝土碳化,影響到建築的結構。如何加強這些鋼筋和混凝土?一種是傳統的打鋼闆的方案,類似于給建築“打更新檔”,價格比較便宜;另一種是用碳纖維加強,薄薄一張紙厚度的碳纖維貼上去,就可以起到加強的作用,這在當時是新型材料,價格比前者要貴近10倍。經過多方讨論,最終,昂貴但是更易于維護建築原貌的碳纖維修複方案被采納。
另外,“遠東第一廳”内大面積的地磚馬賽克圖案也有所破壞。根據樓内已經保留的老地坪的圖案和材質,專門定制了與原來地磚圖案一緻的地磚。
如今,“遠東第一廳”内無論是大面積的花朵及回形花紋馬賽克地磚坪,有着銅質麥穗形裝飾的營業櫃台欄杆,還是天花闆上懸挂的銅質吊燈樣式,都已與當年檔案館資料中呈現的“遠東第一廳”别無二緻,呈現出一種端莊典雅的大氣之美。
▲根據老照片恢複的櫃台欄杆
北蘇州路入口處的旋轉樓梯上,銅質的雕花和樓梯上的銅質防滑條,則依然是近百年前的舊物。天花闆上的多頭吊燈除了換掉幾個燈泡外,也仍是1924年安裝的那一盞。環繞着吊燈的被稱為“奶油蛋糕”的粉紅粉綠色石膏闆吊頂花紋,則是從一層層後來被添加的白色塗料中剝離出來,按照當時顔色重新粉刷。
▲近一個世紀前的樓梯
大樓的故事
大樓建成時,四樓為外籍進階員工及家屬住宿區。美國人卓娅,上世紀30年代随當時在上海郵政工作的父親來滬,在大樓生活了14年。
▲卓娅在大樓生活時的留影
2005年她通過美國洛杉矶報紙得知上海郵政博物館籌建的消息後,将她收藏多年的老照片、珍貴郵票等捐贈給了博物館。2006年4月,年近八旬的卓娅應邀重遊郵政大樓,回到了她的“郵政老家”,追憶了她美好的青少年時代,并且與兒時的夥伴在時隔60多年後又相聚。
▲2006年,卓娅重遊大樓,參觀郵政博物館
大樓打卡點
1741号出租信箱
大樓也見證了上海郵政開展革命、改革、建設的光輝曆程。記錄了上海郵政曆史上的重要事件。
位于大樓天潼路四川北路轉角處的地下層原為信箱間,面積很大,有信箱數千隻,供商行和個人租用。1938年至1945年,郵局地下黨租用1741号郵政信箱,作為秘密通訊之用,用于寄遞進步書刊,接受黨内檔案和蘇北根據地寄來的郵件。太平洋戰争爆發後,1741号郵政信箱仍被繼續用來接收由蘇北根據地、延安、香港等地寄來的郵件。
該信箱目前在郵政博物館二樓展廳内展出。
332室窗戶玻璃上的槍眼
如果大家看過《戰上海》這部電影,那一定會對郵政總局大樓留下深刻印象。1949年春,在上海迎接黎明的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了解放上海的戰役。郵政大樓是扼守蘇州河的戰略要地,為了保護大樓和郵局機關免遭破壞,中共上海郵局地下黨總支上司郵工主要采用勸降戰略,經過方方面面工作,終于取得了護局鬥争的勝利,最終除留下了一兩處彈孔外,上海郵政大樓幾乎完好無損地回到人民手中,沒有丢失一件郵件、損壞一件裝置和遺失一份檔案。如今走進郵政總局大樓的332室,還能看見窗戶玻璃上的一個槍眼。
▲大樓332室玻璃上留下的槍眼
上海郵政博物館
開放時間:周三、周四、周六、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場,國定長假另行公告)
博物館入口:周三、周四請走北蘇州路250号;周六、周日及節假日請走天潼路395号
博物館開放區域:周三、周四開放二樓展區;周六、周日及節假日開放二樓展區和一樓中庭展區
門票:免費
最佳攝影位置
四川路橋
乍浦路橋
南蘇州路
資料:上海市文旅局、上觀新聞
編輯:阮天霖、吳維嘉
來源:上海釋出
本文資料來源網絡,文章内容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我們盡快處理。
聯絡、投稿、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