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劉備?

東漢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敗袁紹,一時風頭無兩;孫權據江東,已曆三世;劉表領荊州,劉璋在益州,關中和西涼馬騰、韓遂。

此時,劉備被曹操打敗,客居新野,僅僅一縣之地。

諸葛亮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劉備?

為何諸葛亮要選擇什麼也不是的劉備,而不是已經很強的曹操,或者像孫權、劉表、劉璋這種割據一方的諸侯呢?況且劉表還是諸葛亮的姨夫,這層關系要出仕豈不是很容易。

但是為什麼諸葛亮最終還是選擇了劉備呢?

諸葛亮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劉備?

首先,我們先看看諸葛亮為什麼不選其他人?

1.曹操

第一,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是徐州琅琊人,3歲喪母8歲喪父,父親死後便随叔父諸葛玄前往荊州。

徐州是諸葛亮的故鄉,但是在194年,曹操因為徐州牧陶謙殺其父曹嵩而對徐州進行屠城,數十萬人被被殺,屍體将泗水河道都堵住了。

故鄉被曹操屠戮,作為諸葛亮,怎麼會去曹操那裡。

也正是這次屠城,把諸葛亮逼到了敵對陣營,導緻曹操這一輩子也沒有一統天下。

諸葛亮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劉備?

第二,曹操本家曹家和夏侯家的人才如雲,文官系統世家大族的人才也足夠多,諸葛亮去了也不一定能夠身居高位,盡顯其才。并不是說諸葛亮才華不夠,主要是軍方大區級統帥,曹操用的都是曹家和夏侯家的,文官主要是世家大族的人,諸葛亮兩個都不沾邊,琅琊諸葛氏在琅琊還可以,放全國就一般了。加上曹魏的人才并不太缺,是以對諸葛亮的需求并不大。

2.孫權

第一,為什麼不去孫權那裡,這個原因諸葛亮實際上自己回答過。

諸葛亮在出使東吳聯吳抗曹的時候,張昭曾經推薦諸葛亮為孫權效力,諸葛亮不肯。

有人問為什麼,諸葛亮說:“孫将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

意思是:“孫将軍是個好老闆,能很好地任用我,但是不能讓我發揮出我所有的才能,是以我不留”。

諸葛亮還真是慧眼,張昭自己最後被孫權氣的郁郁而終,打敗劉備的陸遜更是被孫權生生罵死。

另外孫權外戰外行,還喜歡親征,東吳不是開拓性政權,沒有辦法實作諸葛亮的理想抱負。

諸葛亮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劉備?

第二,東吳也是世家大族當家,主要有顧陸朱張四大家族。諸葛亮要實作自己的理想,這幾個世家大族就是他巨大的阻礙。

當然,如果真去了,恐怕孫權才是他實作理想的最大阻礙,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孫權後期都幹了些什麼事。

3.其他人

劉表諸葛亮看不上,隆中對都說了,荊州好,但是劉表守不住。更何況劉表馬上就要領便當了,兒子又是曹操親評的“劉景升兒子若豚犬爾”(劉表字景升)。

劉璋更是諸葛亮隆中對欽點的:“劉璋暗弱”,北邊漢中的張魯都搞不定,有了漢中益州才是一個完整的地理單元,漢中被别人拿着,四川就守不住。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劉備要傾全益州之力拿下漢中的原因。

諸葛亮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劉備?

劉璋

馬騰韓遂更不用說了,烏合之衆而已。

然後我們看一下諸葛亮為什麼要選劉備?

諸葛亮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劉備?

1.當時曹操屠城的時候,站出來救援的是當時隻有數千人的,還算不上諸侯的劉備。

2.劉備文官系統很差,諸葛亮去了直接就是文官核心。劉備數十年沒有擴大地盤,并非是本事不行。

劉備的綜合能力,在三國君主裡面還是能排前三的。這麼多年一直被曹操打敗,原因是沒有戰略,而且基本沒有謀士集團,隻有武官集團。

3.劉備的武官系統足夠強。首先劉備本人軍事才能還是不錯的,在有一流謀士法正的情況下,于漢中擊敗曹操。

在曹操不來的前提下,在兵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曹魏其他将領來還未必能敵得過劉備。

關羽、張飛也是當世一流名将,萬人敵也。

諸葛亮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劉備?

與曹操敵對過的軍閥,大多數都已被曹操所殺,隻有劉備還活得好好的。

4.劉備名聲足夠大。雖說這些年劉備總吃敗仗,但是名聲卻是越來越大。

天下人都知道有個劉備,而且立志于匡扶漢室,信義著于四海。

5.劉備是仁義之君。劉備是少有的亂世軍閥中從未屠城的,曹操就屠過好幾次城。以諸葛亮的性格,要扶持的當是仁義之君。

6.諸葛亮的理想與劉備一緻。都是要匡扶社稷,一統華夏,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安定。

7.劉備對諸葛亮足夠信任。

打下來荊南四郡,讓他管三個,打下來益州讓他直接去成都管益州。

還有最後的“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這一對君臣,最終走到了一起,成就了千古君臣際遇。

諸葛亮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劉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