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媒文章:奧運不能淪為政治算計工具

作者:女紳士明星的話題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2月11日發表題為《抵制北京奧運會是一個錯誤》的文章,作者為英國布魯内爾大學進階講師瓦西爾·吉爾吉諾夫和牛津大學格林坦普爾頓學院副研究員克裡斯蒂安·維斯多米尼,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宣布不派官員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預料之中,作為新成立的旨在對抗中國的澳英美聯盟的成員,澳洲和英國跟風表态,加拿大也表達了相同立場。

抵制是國家就各種問題表示反對的一種外交做法。這次的情況是,這些國家拒絕派官員出席這屆奧運會,但他們并沒有阻止運動員參賽。這就說明了為什麼這種性質的抵制不僅很難取得成功,而且實際上會破壞體育運動給國際關系帶來的價值。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在所在國、地區代表國際奧委會工作,而不是像聯合國那樣采取相反的方式。多年來,這種模式幫助國際奧委會保持了政治中立。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表示,允許政治參與進來将标志着奧運會的末日。

白宮明确表示,政府不會通過禁止美國運動員參賽而讓他們受到不公對待。白宮稱:“我們全力支援美國隊的運動員們。”這表明美國清楚把政治排除在體育運動之外的重要性,那麼究竟為什麼要抵制呢?

這一決定是“建設性模糊”的一個例子,人們普遍認為這一談判戰術是由美國著名外交官之一亨利·基辛格首先使用的。它指的是故意使用模糊語言來推進政治目的,并不展現誠實,而是一種自我保護。

在美國宣布抵制的幾天前,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要“通過體育和奧林匹克理想建立一個和平、更美好的世界”。該決議由173個會員國共同提出,其中不包括美國。國際奧委會常駐聯合國觀察員路易斯·莫雷諾說:“隻有在奧運會保持政治中立、不淪為實作政治目标的工具的情況下,這才有可能實作。”

世界田徑聯合會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和國際奧委會都對出于政治動機的抵制進行了譴責。科說,這項決定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姿态”。

這些情況增強了美國政策的建設性模糊。通過支援美國運動員參加北京奧運會,拜登政府明确承認奧林匹克價值觀和《奧林匹克憲章》的首要地位。

與此同時,通過宣布不派官員參加冬奧,美國顯然破壞了體育運動的政治中立,并令本國的奧運主管部門和運動員處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過去對奧運會的抵制由于一些法律、政治和道德原因而以失敗告終。奧林匹克運動包括206個國家和地區,抵制要想取得成功,它需要得到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支援。這是極不可能發生的——所有國家都與其他國家有着牢固的雙邊關系,它們不會因為一場體育賽事而損害這一關系。

來源:參考消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