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把高腳杯、車鑰匙、螺絲釘放進鋼琴裡,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她把高腳杯、車鑰匙、螺絲釘放進鋼琴裡,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我可以借一下你的手機嗎?”12月13日下午,在上海商城劇院的舞台上,鋼琴家柴瓊妍問記者。手機遞過去,她順勢放到鋼琴琴弦上,一隻手調試位置,另一隻手在琴鍵上劃過,鋼琴發出有些喑啞的音色。随後,她又将車鑰匙、高腳杯等不同的物件放到琴弦上的不同位置實驗,琴聲不斷變幻。

“加料鋼琴”概念最早由美國先鋒派作曲家約翰·凱奇提出,通過“加料”改變琴弦的振動,進而達到改變音色的目的。早在2006年,柴瓊妍就曾和波蘭鋼琴家彼得·哲帕尼克一起把“加料鋼琴”帶到中國。柴瓊妍說:“我在琴弦上放過螺絲釘、燭台、硬币、海綿、iPhone充電器、玉璧……‘加料鋼琴’有無限可能,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品位和想象力把鋼琴變成一個新的樂器。”

她把高腳杯、車鑰匙、螺絲釘放進鋼琴裡,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高腳杯被放置在鋼琴琴弦上

今年12月25日和明年1月1日,柴瓊妍将在商城劇院先後舉辦《人之初》和《聯覺遊樂場》兩場音樂會,音樂會上不僅會使用“加料鋼琴”演繹現代派作品,還将融入人工智能,讓影像與琴音互動,給觀衆帶來一場充滿想象力的視聽實驗。

化身“美人魚”演繹先鋒作品

上世紀90年代,柴瓊妍和郎朗一同考入被譽為“神童搖籃”的柯蒂斯音樂學院,成長為現代派鋼琴家。這次音樂會上的大部分曲目,都是她合作過的當代作曲家的作品。斯坦福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雅羅斯瓦夫·卡普辛斯基的《知音》,她曾在“上海之春”演過;《乒乓協奏曲》作者安迪·秋保則是她在曼哈頓音樂學院的同學,今年剛剛提名了格萊美獎;還有作曲家譚盾緻敬老師約翰·凱奇的作品《C-A-G-E》等。

她把高腳杯、車鑰匙、螺絲釘放進鋼琴裡,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柴瓊妍在為音樂會做準備

《人之初》音樂會上還用到了人工智能。美國宇航局氣候科學家伊恩·芬蒂(Ian Fenty)用可視化資料反映了溫室效應對水資源的影響,作曲家利蓋蒂的《萊切卡組曲NO.1》《萊切卡組曲NO.7》就是根據這些影像創作的。當柴瓊妍演奏這套作品時,人工智能生成的視覺影像将與琴音實時互動。

《聯覺遊樂場》還聚焦一個概念——聯覺。聯覺(synesthesia)一詞由希臘詞根syn(一起)與aisthesis(認知)組成,代表“跨感官”的體驗。有一次柴瓊妍彈德彪西的《煙花》,腦子裡全是缤紛的色彩。她沖出琴房,将腦中的畫面畫成了一幅水彩畫。音樂會上,柴瓊妍将演繹安迪·秋保的《聯覺組曲》選段,調動觀衆的不同感官。

音樂會上,柴瓊妍還将在螢幕上化身“美人魚”演奏鋼琴:“希望呼籲觀衆珍惜水資源,熱愛大自然,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她把高腳杯、車鑰匙、螺絲釘放進鋼琴裡,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柴瓊妍AI音樂會 攝影:楊尹櫻

音樂不應是單行道

提起當代音樂,常有“難聽”“晦澀”的刻闆印象。在柯蒂斯音樂學院的時候,很多學鋼琴的同學都不願觸碰,但柴瓊妍一點點把許多高難度當代作品“啃”了下來。

古典音樂功底紮實的她,從國小習貝多芬、莫紮特、巴赫的作品,但很多時候,她隻能從這些作曲家留下的故事、書信裡去猜測他們當時的想法。但在她開始接觸當代作品後,終于感受到了什麼叫“如魚得水”。

這些作品的作者大都健在,她可以跟對方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對話。“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喜好、脾氣甚至人生哲學,可以磨合出更好的音樂。音樂不應該是單行道,而應該是作曲家和演奏家有來有往、有溝通交流的雙向通道。”

此次呈現的幾位當代作曲家,在柴瓊妍看來是“不同類型的天才”。她說譚盾像畢加索,“擁有豐富的創造力、無邊界的想象力”,而安迪·秋保像貝多芬,“有點雙重特質,情感情緒起伏大”,雅羅斯瓦夫則像莫紮特,“靈動、優雅”。

柴瓊妍還記得2006年第一次在上海演“加料鋼琴”的時候,一票難求,現場還有加座,這讓她看到了上海觀衆的好奇心和開放視野。“其實,很多當代作品好聽又好玩,在紐約,來聽我演出的很多都是年輕人。上海是我的家鄉,又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大都市,在這裡演現代派作品,我有底氣,也有信心遇到知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