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嘉癱坐在替補席上,拿着毛巾捂住自己的臉,流下了不甘的眼淚,久久不願接受眼前輸球的結果。盡管此時隊員和教練多次找到裁判抗議,但比賽的結果已經無法改變。

前幾天女籃聯賽關于墊腳風波的争議沒過多久,又一場比賽因為裁判的争議吹罰沖上了熱搜。
這場比賽是武漢女籃與北京女籃的季後賽排位關鍵戰,兩隊直到第四節都比分緊咬,北京女籃最終1分險勝。
賽後,武漢女籃并不認可他們輸球的結果,并用“68-68戰平北京女籃”的标題在官方社交媒體上釋出了新聞,并宣布俱樂部重獎球隊10萬元。很顯然,武漢隊不願接受輸球的結果。
比賽的争議發生在第四節最後的兩次吹罰,最後4秒,北京隊30号隊員進攻,裁判判罰武漢隊18号隊員牛嘉推人犯規。
從慢鏡頭可以明顯看到,牛嘉确實用手拉到了進攻隊員,侵犯了對方的圓柱體,雖然動作并不大,但是裁判吹罰犯規也沒什麼問題。
北京隊兩罰全中之後重新握有了1分領先優勢。
比賽最後一攻,武漢隊4号隊員陳晏宇接球後中投,北京隊13号在防守時兩人發生了身體接觸,投籃偏筐而出,但裁判并沒有任何吹罰,比賽就此結束,對于這次防守究竟有沒有犯規,産生了很大的争議。
武漢隊認為,這次防守侵犯了投籃隊員的圓柱體,應該吹罰犯規。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在最後兩次關鍵吹罰上,裁判并沒有執行統一的尺度。
從慢鏡頭來看,客觀來說,防守隊員最後手上是沒有任何動作的,但身體上确實和進攻隊員發生了接觸,如果吹了犯規,也沒什麼問題,但在決定勝負的生死瞬間,裁判需要在短時間内迅速做出判斷。
本場比賽的争議發生後,網上也有不少争議的聲音,但讓人不解的是,有很多罵聲指向了北京隊。
很明顯,有些網友認為裁判是故意偏向北京。
這樣的說法其實十分可笑,這場比賽的勝負無論對武漢還是對北京都涉及到最後的排位,兩支球隊當然都是全力争勝,但如果說裁判是故意偏袒一方,絕對是毫無根據的說法。
大家都知道,女籃聯賽的關注度極低,商業化程度也是不值一提。在疫情突然侵襲的那一年,CBA還在想盡一切辦法複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給贊助商一個交代。但女籃聯賽不同,幹脆直接取消了整個賽季,這已經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女籃聯賽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如今以賽會制的方式複賽,各支球隊的營運都是舉步維艱,用一位俱樂部老總的話來說,就是幹一年賠一年,想都沒想過賺錢的事。幾乎對于所有球隊來說,減少開支,勉強維持就是如今大部分球隊營運的整體方針。在這種情況下,根本沒有可能去做什麼“裁判工作”。
如果因為裁判的吹罰不準确而去罵北京隊,這顯然是有了陰謀論的一種預設。因為北京隊也同樣遭遇過裁判的誤判,同樣期望大家能夠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下去比賽。競技體育大家都想争勝,如果裁判的整體水準不能提高,今天吃虧的是你,明天吃虧的可能就是他。
說到底,之是以出現這麼大争議,其實就是裁判的水準問題。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CBA的裁判現在水準不夠,有些比賽根本達不到很高的吹罰準确率,但其實,裁判水準跟不上聯賽水準是中國籃球整體存在的問題,CBA隻是因為關注度高,是以展現的比較明顯。”一位資深裁判在接受采訪時說。
據一位業内人士介紹,中國籃球的裁判培養也是有一個梯隊晉升過程的,最高水準的裁判一定都在CBA,而年輕的裁判需要鍛煉時往往會放到女籃聯賽或NBL聯賽進行鍛煉,積累經驗。這也造成了女籃聯賽的整體裁判水準一直難以維持在一個高水準。
我其實特别了解武漢隊輸球之後的心情,因為他們距離勝利近在咫尺。
武漢隊總經理趙飛飛在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對于裁判的判罰,我們已經和中國籃協的相關部門積極溝通,請求聯賽對于裁判員的判罰标準前後尺度不一做出專業的解釋。”
看得出來,對于這場失利,武漢隊就是想要讨個說法。
其實裁判的吹罰水準問題,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就在前兩天女籃聯賽出現的墊腳門事件之是以迅速發酵,沖上熱搜,就是因為這樣的傷人動作出現之後,當值裁判沒有做出任何吹罰,而比賽還在繼續進行。
換言之,如果當時裁判臨場做出了及時判罰,這個事件可能不會引起外界那麼大的熱議。而之後籃協對當事人做出的罰款+停賽的追加處罰,更像是一種輿論爆發之後息事甯人的措施,但外界可能沒人意識到,裁判當時的漏吹也是導緻事件更新的一個關鍵因素。
當然,即便是現在中國所有的高水準裁判都已經放到CBA去執裁,CBA聯賽仍然有着不斷發酵的裁判争議。
第一階段裡最著名的就是郭士強在廣州隊的比賽最後時刻因為裁判漏吹了對手關鍵走步而進行抗議,并拒絕換人的場面。雖然廣州隊最終翻盤赢下了比賽,但郭士強也因為比賽中的抗議行為被處以停賽5場、罰款2萬的處罰。
而罰單開出之後,輿論最大的争議就在于為什麼隻處罰了郭士強?而官方對漏吹走步的當值裁判卻沒有任何處罰的說明?
換句話說,事情的起因是裁判漏吹了走步,廣州隊險些是以葬送了整場比賽的努力,而最終為錯誤買單的卻是受害一方的主教練郭士強,這是讓人不能接受的結果。
在漫長的聯賽中,無論的是女籃聯賽的球隊,還是CBA廣州隊、遼甯隊、北京隊……都曾經曆過因為裁判的誤判而丢掉原本屬于自己的勝利,這種郁悶、不甘的感受,是他人無法體會的。
說到底,解決沖突的關鍵,還在于怎樣提高中國籃球裁判的整體水準。如果隻是因為女籃聯賽關注度低,就把很重要的比賽當成是年輕裁判的“練兵場”,這對付出努力全力争勝的姑娘們來說一定是不公平的。
武漢隊為了平複隊員們不甘的情緒破天荒的發放了10萬元“平球獎金”,但也無法改變比賽的結果。
而直到現在,對于這場比賽中出現的裁判争議,官方始終沒有給出一個明确的說法和結論。
實話實說,以如今女籃聯賽的關注度和商業化程度,聯賽承載的責任更多其實是為國家隊輸送人才。
近幾年女籃國家隊在國際大賽中屢創佳績,當然也和聯賽中隊員們獲得的鍛煉密不可分,這也是WCBA聯賽職業化發展成果最有力的印證。
在明知女籃聯賽職業球隊無法盈利的情況下還願意真金白銀投入到聯賽當中的,無論是國企還是民營企業,無疑都是懷揣着一份對籃球的熱愛在為夢想而買單。
我們聯賽的營運者和管理者真的應該好好想想,怎樣提高裁判的整體水準,為聯賽做好硬體和軟體的同時提升,不要讓聯賽每次沖上熱搜的時候,都是“争議”、“沖突”這樣的負面事件,到那時,才是中國籃球真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