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決定造車剛過半年的小米汽車要開“小号”?

【文/張家棟】據業内消息稱,小米控股旗下的生态鍊公司智米科技正在進行造車業務籌劃。目前,前通用泛亞電動汽車項目負責人馬永東,以及部分前北汽電子電氣架構人員已經于近期加入智米。

此外還有消息表示,現階段有汽車設計公司正在與智米接洽,對接整車設計工作。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智米的汽車業務也将鎖定乘用車範疇,首款産品或為SUV。

據工商注冊資訊顯示,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主營空調、空氣淨化器等小米生态鍊産品。但與其他小米生态鍊公司不同,由于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持有智米科技超90%股權,智米科技也可以被看作是小米的控股子公司。這也意味着智米造車将與小米造車處在同一體系下。不過,截至目前,小米與智米均未針對智米造車一事做出回報,小米行政體系也尚未展現出對智米科技的支援。

決定造車剛過半年的小米汽車要開“小号”?

今年4月,雷軍在小米的春季釋出會上,決定以全資的形式,對智能電動汽車項目進行開發。首期投資100億,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金。而在雷軍首發的17個主創成員配圖中,聯合創始人劉德同樣在列。如果智米造車消息屬實,那麼小米造車與智米造車勢必将成為小米在開展汽車業務的步調下,同時拉開的兩條戰線。

從産業布局來看,雷軍給小米造車制定的規劃非常激進。盡管9月1日才剛剛注冊小米汽車有限公司,不過面對其他新勢力的起勢,雷軍初步已經計劃将首款量産車的推出時間定在2024年,并且首款車的第一年銷量就要達到10萬,此後三年還要保持每年一款推新節奏。

密集的市場規劃節奏,或許是催生小米“練小号”造車的根本原因。多線布局不僅将為小米開拓更多的造車資源,同時也能夠讓智米在産品線上與小米造車形成互補,加快布局。

不過,作為市場上唯一将造車全面融入生态鍊的企業,小米造車業務的全線開展,勢必伴随着巨大的投入開銷。10月19日,雷軍在投資者日上稱,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的進展都遠超他的預期。

決定造車剛過半年的小米汽車要開“小号”?

而除了雷軍從2013年開始投資了近十家智能電動車領域相關公司外,僅僅在過去半年内,小米先後投資了20多家智能電動車領域公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小米集團、小米長江産業基金、順為資本以及雷軍個人的天使投資機構順為創業,合計已經投資了超40家汽車産業鍊企業,方向涵蓋整車、晶片、電池、出行、汽車後市場等領域。

9月實體公司成立後,小米造車團隊也由最初的17人,迅速擴張至500人,研發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武漢等地。

伴随着小米造車動态的快速推進,雷軍先期的100億元也已經注資完畢,這也意味着雷軍将不再有餘力兼顧智米造車的營運。如此看來,智米造車作為小米造車體系下的“新号”,首先需要解決的便是資金鍊問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