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介紹英國的格林威治盔甲。英國的瑪麗女王時代以後,格林威治盔甲開始演變成一種獨特的時尚。我們把亨利八世王朝在1511年左右的盔甲稱為第一波(上一期有過介紹),英國曆史上的第二波盔甲産生之後有幾個顯著的特征,主要是在盔甲樣式上模仿當時的流行時尚,以反映出穿着者平時的穿衣品味。

從1560年開始,盔甲設計模仿了伊麗莎白一世時期深受紳士歡迎的“豌豆式”緊身上衣的彎曲風格。這種類型的胸甲在前方以陡峭的角度向外彎曲,在腹股溝處逐漸變細,形成一個小喇叭狀的突起。鍍金或鍍銀都被藍色或鍍金的鋼條所取代,垂直向下穿過胸甲和胸罩,這模仿了民間流行的彩色刺繡布條。
圖注:《雅各布畫冊》中收錄的萊切斯特伯爵羅伯特的盔甲
一些盔甲配備了一對很寬的挂甲,作用與原來的筒狀護腿甲相似。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寵臣、第1代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Robert Dudley)和第2代彭布羅克伯爵亨利·赫伯特(Henry Herbert)現存的盔甲都有這種挂甲。第3代伍斯特伯爵威廉·薩默塞特的盔甲樣式也很類似。
圖注:安東尼·米爾德梅爵士(Sir Anthony Mildmay)的盔甲
伊麗莎白時代的格林威治盔甲還有一個特點,在鋼制盔甲上大量使用各種顔色進行裝飾,以迎合她對宮廷刺擊賽的熱衷,也與那個所謂的“黃金時代”的風格相吻合。較古老的盔甲制作風格,如馬西米蘭式和哥特式,強調金屬本身的造型,比如使用凹槽和繩索在盔甲上進行藝術設計,而不是使用顔色。格林威治風格出現之後,在盔甲上進行複雜的金屬裝飾、上色、紋理和浮雕設計在整個歐洲都很流行。
上圖是第3代坎伯蘭伯爵喬治·克利福德(George Clifford)在1590年打扮成潘德拉貢城堡騎士。他的角鬥盾牌靠在樹上。女王“恩惠”的一隻手套系在他的帽子上。尼古拉斯·希利亞德(Nicholas Hilliard)繪制。
格林威治盔甲沒有采用歐洲大陸中心的設計,而是進行專門設計,使用不同的顔色形成生動、醒目的圖案。為了反映平民時尚,色彩對比變得極為重要。一套盔甲的裝飾程度取決于買家的财富,從喬治·克利福德盔甲上的鍍金飾物等極其精緻的藝術作品,到覆寫着深色條紋交叉圖案的相對簡單的騎兵“白色盔甲”,對比色的使用都格林威治時尚的标志。
為盔甲的鋼着色主要有3種方式:發藍、褐化和赤化。發藍工藝使鋼有一種深而明亮的藍黑色飾面。褐化将鋼鐵染成深棕色,這與第3代坎伯蘭伯爵喬治·克利福德盔甲上的鍍金形成鮮明對比。赤化工藝賦予鋼材一種深紅色或紫色色調,這種工藝通常與鍍金結合使用。所有這些基色均勻地應用于盔甲的鋼材上,然後将不同顔色的鋼條鋪設在一起,形成圖案,或者将盔甲的蝕刻部分鍍金。伍斯特伯爵的盔甲是荷葉邊設計的一個顯著例子,這種設計最初是在深度發藍的鋼上鍍金的。
用于戰場實戰和宮廷刺擊賽的格林威治頭盔有着各自獨特的形式。典型的格林威治頭盔都有金屬的護面,野戰護面上的一側或兩側有一個非常高的垂直開口,刺擊賽護面上有一個小圓孔(大多數格林威治盔甲都有這兩種類型的護面)。護面的上邊緣優雅地向前突出,頭盔看上去像“船頭”的樣子。頭盔頂部還有一個從護面上端一緻了腦後的高凸起,這種設計受到當時法國時尚的影響。
《雅各布畫冊》中收錄的亨利·李爵士的盔甲套件
格林威治盔甲采用了嵌入式設計,盔甲由一系列的交換件組成,元件可以互換,組合成不同的盔甲套服,用于宮廷格鬥中的騎馬作戰或徒步作戰。盔甲元件通常包括一個全闆式甲,外加一個專門用于刺擊賽的護面,在遊行或儀式上可以佩戴敞面的開式頭盔(burgonet),在戰鬥中可以佩戴可拆卸的“掉落的淺黃色”面罩;一個大護甲用于加強上身和頸部,以便進行格鬥;護手可以加強手臂,還用一種大的護手手套。盔甲原件還包括一個覆寫馬頭的沙夫隆(shaffron),一套裝飾過的馬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