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公正而呐喊——關于人權的海外新聞調查(下)

作者:台海網

來源:新華網

納比勒·舒凱爾站在英國倫敦一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下,幾次試圖沖進樓裡,卻都失敗了。就這麼眼睜睜看着大火吞沒整棟建築,也吞沒了自己的母親、妹妹、妹夫和3個外甥女。

2017年6月14日淩晨的這一幕,是英國中年男子舒凱爾永遠的痛。那場震驚世界的倫敦格倫費爾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大火奪走了70多人的生命,也吞噬了舒凱爾心中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寄望。

種族歧視淹沒求救呼聲,“人人生而平等”成為“真實的謊言”

倫敦10月的一天,天氣陰沉。舒凱爾與新華社記者約在一個小公園見面,燒焦的格倫費爾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就在不遠處,擡頭可見。

為公正而呐喊——關于人權的海外新聞調查(下)

12月10日,納比勒·舒凱爾拄着拐杖站在英國倫敦格倫費爾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前。新華社記者 李穎 攝

4年多過去了,舒凱爾說,他還會習慣性拿起電話想打給媽媽和妹夫。

“每一天,我依然能在腦海裡看見它(大火)。”舒凱爾拿着手機,給記者看逝去親人的照片,眼眶浸淚。

那場大火,讓很多人像舒凱爾一樣,成為遇難者家屬。幸存的200多戶家庭,也陷入流離失所的窘迫境地。

那場大火,原本可以避免。

記者翻閱了關于火災的大量報道和資料後發現,火災起因是4層一台冰箱的電線短路,但由于建築物外層采用的材料易燃,導緻火勢迅速蔓延,燒毀了整棟24層的建築,釀成了英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火災。

諸多調查材料都顯示,火災發生前,大樓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翻新,為了讓這棟已有幾十年樓齡的廉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看起來更好”,樓外特意貼上了那層“緻命的外立面”。

舒凱爾說,大樓翻新問題層出不窮、電路混亂,樓内居民多次就安全隐患向當局投訴,得到的隻是小修小補和敷衍了事。

“沒有人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舒凱爾用手指向大樓的方向,“如果他們的投訴能及時得到處理,火災可能就不會發生。”

為何居民的聲音被忽視?調查記錄顯示,這棟樓裡的數百名住戶很多是移民和非洲、阿拉伯等少數族裔。“他們是外來者,是少數族裔,是以從來沒有受到過平等的對待。”舒凱爾說到這裡提高了嗓門。

種族歧視淹沒了格倫費爾居民求救的呼聲。

2018年,英國政府因虧待“疾風一代”移民而飽受指責。1948年至1971年間,來自加勒比海地區的移民搭乘“帝國疾風”号輪船抵英,填補了二戰後英國的勞動力缺口,如今卻遭遇“過河拆橋”:他們不僅在醫療、租房和就業方面遭遇冷眼,一些人甚至收到“驅逐離境”的威脅。

公益組織“終結種族主義病毒”統計資料顯示,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英國針對東亞和東南亞人的仇恨犯罪增加了300%。另有官方資料顯示,在倫敦,黑人被警方暴力執法的幾率高出白人4倍。

針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及暴力根植于盎格魯-撒克遜的文化中,“白人優越論”已經轉化成全面、持續和系統性的社會問題,分裂着英國,同樣也撕裂着大洋彼岸的美國。

有學者認為,弗洛伊德被“跪殺”後“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隻是美國“系統性國家悲劇”的一個爆發點,“我無法呼吸”正在向亞裔、拉美裔等更多少數族裔蔓延。

格倫費爾大火後,樓内居民安置問題遲遲得不到妥善解決,引發英國黑人社群強烈不滿。在舒凱爾看來,“人人生而平等”早已是“真實的謊言”。

據報道,火災發生當年,英國仍然約有4000棟高層建築有着類似格倫費爾的安全隐患。這些建築裡的居民,命運又會如何?

“兩個英國的故事”加劇上演,貧富分化與種族歧視交織共生,撕裂社會,侵蝕公正

建成于1974年的格倫費爾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位于倫敦西部肯辛頓區。在舒凱爾看來,這是一個“錯誤的位置”。

在倫敦,“肯辛頓”是富人區的代名詞,但這并非肯辛頓的全貌。這個地區多年來呈現出明顯的“南富北貧”差異:北部有不少像格倫費爾這樣倉促搭建、條件簡陋的高大廈和“福利房”,周邊環境陳舊破敗;南部則彙聚着寬敞舒适的獨棟别墅,周邊是整潔的花園和奢侈品商店。

與格倫費爾一牆之隔,是一所昂貴的私立學校。大樓往南隻需步行10分鐘,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億萬富豪、社會名流的住宅。南北之間,相距僅僅半英裡,财富鴻溝卻永遠無法跨越。

2019年,房地産公司point2homes曾公布一組資料顯示,南肯辛頓區家庭平均年收入高達約17萬英鎊(1英鎊約合8.4元人民币)。英國數字報Inews則說,格倫費爾樓所在的諾丁谷選區是英國最貧困的選區之一。舒凱爾母親生前每天打3份工,收入卻遠低于肯辛頓區平均收入線。

為公正而呐喊——關于人權的海外新聞調查(下)

12月10日,在英國倫敦格倫費爾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下的紀念牆前,納比勒·舒凱爾為在大火中逝去的親人獻花。新華社記者 李穎 攝

國際救援組織樂施會曾在2014年釋出一份名為《兩個英國的故事》的報告。當時的資料顯示,英國最富裕的5個家族所擁有的财富總額高達282億英鎊,比英國底層20%的群眾總收入多出1億英鎊。這份報告同時指出,人口最頂層的0.1%英國人,收入增長速度是底層90%人口的近四倍。

貧富分化,與種族歧視交織共生,嘲諷着英美等國政客标榜的公平正義。

今年的感恩節,美國也上演了《兩個英國的故事》:一邊是美國富豪們狂曬豪華度假區休閑遊的照片,另一邊則是很多美國群眾由于收入下降、債務增加,無法安度假期。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2020年末一份報告顯示,過去40年,美國極少數人與大多數人之間的收入鴻溝越來越大。從1979年至2019年40年間,1%的人工資增長了160%,90%的人工資僅增長了26%。

“一棟裂開的房子是站不住的。”在《美國真相》一書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引用美國前總統林肯的這句話,真實勾勒了“一片土地,兩個美國”的社會撕裂真相。

民主機制失調,群眾心聲政府“聽不見”,群眾有難,往往找不到政府在哪裡

格倫費爾大火後,舒凱爾脫離了原來的生活軌道,一心想為逝去的親人和其他受害者尋求公平正義。

為公正而呐喊——關于人權的海外新聞調查(下)

12月10日,在英國倫敦格倫費爾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下的紀念牆前,一名市民觸摸納比勒·舒凱爾逝去親人的姓名牌。新華社記者 李穎 攝

4年多來,英國關于大火的調查進展緩慢,火災調查報告第二階段結果仍未公布。更令人失望的是,追責和懲處遲遲沒有結果。截至目前,沒有任何人因為這場大火而被逮捕,也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被問責。

英國警方在早期初步調查後曾宣布,“有充分理由”懷疑大樓的管理機構,包括肯辛頓區議會以及這個區的租戶管理組織,涉嫌“企業過失殺人”罪。但英國檢方表示,在第二階段調查結果公布之前,不會采取任何執法行動。

今年9月,舒凱爾在英國議會網站上發起一項公衆請願,征集簽名支援,要求英國政府在針對火災的調查中重點關注其中涉及的社會不公和歧視問題。他希望能引起公衆和當局對種族歧視的關注,希望能以此推動新法律的出台。

目前,他的請願書已經得到500多個簽名,但距離有可能遞交給議會辯論的1萬個簽名相去甚遠。舒凱爾明白,盡管每天奔波,但追求公平正義前路漫長,“希望渺茫”。

這場大火,映照出英國民主的一個現實:群眾的呼聲,政府“聽不見”,群眾有難,往往不知道政府在哪裡。

在貧富分化、階層對立的背景下,強烈的社會不滿情緒不斷醞釀。這在“占領華爾街”運動、“我無法呼吸”抗議浪潮中,已非常明顯。

美國民權組織represent.us調查發現,在美國,一項重大政策,不管普通群眾的支援率是100%還是0,這項政策最終成為法律的可能性都是30%。但當美國有錢人對一項政策支援率很高時,這項政策最終成為法律的可能性超過80%。

在美式民主國家,“一人一票”早已被“一進制一票”取代,所謂“民主政府”,不是廣大選民利益的維護者,而是金錢的代言人,資本才是社會的主宰。

“每一天對我而言都不快樂,都是悲傷的工作日。”舒凱爾哽咽着,竭力維持平靜。他想為伸張正義而戰,想努力帶來法律上的變化,想避免另一個格倫費爾悲劇發生,但現實很殘酷,幸福離他更遠。

新華社近期進行的海外人權治理問卷調查顯示,近70%的受訪者有普遍共識,認為一個國家人權狀況如何,普通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是重要名額。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幸福是衣食無憂,是免于恐懼,是權利平等,也是正義得到伸張。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一個國家人權事業的發展和進步的重要證明。

從0到10,選一個數代表你的生活幸福程度,你選幾?這個問題,在倫敦出生長大的舒凱爾給出自己的回答:“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數,那就是負數。”

(記者 張代蕾 梁希之參與記者:拉裡·尼爾德、陳瑤、楊威、李良勇、喬繼紅、劉陽、鄭開君)

(來源:新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