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13:穿越時空守望和平

作者:MtimeTime.com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電 題:12·13:穿越時空守望和平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申冉

“84年前的寒冬,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城,制造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慘案。經曆過苦難的南京,倍加珍惜和平,更願世界和諧。”

12月13日清晨,朗朗誦讀聲從南京市瑞金路國小課堂裡傳出。這堂特殊的“雲”班會通過直播,吸引了中國各地30多所國小師生聆聽。

2021年12月13日,是中國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歲末寒冬,氣溫低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黑色的“災難之牆”前,各界代表靜默肅立,和平鴿的胸針在晨曦中閃耀。

這場和平守望儀式,蘊含人們對戰争最深刻的反思,飽含對逝者最深沉的悲憫。祈願和平,從這裡引發同頻共振。

這場對和平的守望,跨越國界。

新冠肺炎疫情讓不少國際人士無法親臨公祭儀式現場。加拿大南京同鄉會會長王海澄線上上發動了全球僑團、華文學校、留學生組織的同步公祭行動,并領誦《和平宣言》。

世界各地網友“雲上”點亮蠟燭、悼念逝者、祈願和平。

“95後”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國際和平宣傳部從業人員趙美娜,用網絡的方式打破時空局限,“我們發起的‘燭光祭’全球燭光影像征集活動中,就有國際義士後代——約翰·馬吉之孫克裡斯·馬吉、約翰·拉貝之孫托馬斯·拉貝等發來的燭光影像。”

江蘇省歐美同學會發起“銘記曆史·聆聽和平”主題音樂歌詞征集活動,美國、英國、澳洲等國家和地區的投稿信件紛至沓來。

這場對和平的守望,穿越時間。

由于年近百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謝桂英缺席了今年的公祭儀式。在侄女謝學清的陪伴下,她在家中收看了公祭儀式電視直播。莊嚴的樂聲響起,滿頭白發的謝桂英老人難抑激動情緒。

謝桂英對中新社記者說:“我想叮囑年輕人,好好工作,把國家建設得更好!望子孫後代永遠珍視和平,好好生活。”

84年過去了,幸存者日漸凋零,截至目前,在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幸存者僅剩下61人。對這份沉甸甸的、帶着屈辱和悲痛的家族記憶,幸存者後人們扛起傳承接力的重任。

“曾祖母在世時,總是說,‘曆史是面鏡子,萬萬不要忘記,要好好地為遇難的人們悼念啊!’”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馬秀英的重孫女馬雯倩向中新社記者回憶。

馬秀英希望年輕人都珍惜幸福生活,成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馬雯倩覺得,自己作為紫金草志願者傳遞曆史真相的工作,就是曾祖母期待中該有的樣子。

在曆史面前,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而未來,将由當下人書寫。

“我們向全世界少年兒童倡議——争當‘國際和平小使者’,共建美好世界:和平需要争取,和平需要維護;為實作世界永續和平發展,為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懈奮鬥。”瑞金路國小課堂上,國小生們在“雲上”向全球發出倡議。

紀念館内,和平大鐘被撞響。惕厲鐘聲中,和平鴿騰空而起,在城市上空久久盤旋。(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