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明知司馬懿是鷹視狼顧之輩,為何不早早除掉這個禍患?

在三國時期,枭雄曹操起于亂世之中,以魏國宰相的身份,挾天子以令諸侯,長征北伐,消滅了呂布、袁紹、劉表等割據勢力,對外又征服鮮卑、匈奴等少數民族勢力,可謂是功績滿滿,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時刻不忘保持警惕危險,後被立為魏王。可是就是這樣的人,卻在死後被司馬懿兵不血刃的奪了江山,我們知道曹操在世的時候夢到過三馬食槽,但是這樣細微謹慎的人卻沒有将司馬懿這個後患除掉,是為什麼呢?

曹操明知司馬懿是鷹視狼顧之輩,為何不早早除掉這個禍患?

因為司馬家族是在漢朝時的名門望族,是殷王司馬卬的後人,家族也都很有實力和文化,在中原是受人尊敬的家族,在北方還有家族和追随者追随他們。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弄的天怒人怨,但是司馬家族卻堅定的選擇了曹操,這給曹操帶來了很多人,若是将司馬懿除掉,則會将引起很大的民憤,是以曹操不敢擅自妄為。

曹操明知司馬懿是鷹視狼顧之輩,為何不早早除掉這個禍患?

而司馬懿本身也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在平時都是謙虛低下,在軍隊中人緣很好。并且他深谙君臣之道,與君共事等于與虎共事,從來不會在曹操面前暴露破綻,而是隐忍待發。司馬懿心如明鏡,知道曹操是一個眼裡容不得沙子的枭雄,有持兵能力卻沒有相應的肚量,是以他在曹操面前将自己表現成一個聽話又有能力的棋子。曹操與他共事這麼多年,雖然對司馬懿有所顧慮,但是無奈沒有他的把柄,隻能繼續的觀察下去。而司馬懿知道曹操對他有戒心,但是不把自己的野心表現出來,以消除曹操的忌憚。

曹操明知司馬懿是鷹視狼顧之輩,為何不早早除掉這個禍患?

曹操的兒子曹丕,本不受曹操所喜愛,但是他通過自己堅韌的性格,隐忍的耐心和狠辣的手段将自己展示在曹操面前,并将曹操的注意力從曹植轉移到自己身上。曹丕從小和父親生活在馬背上,軍旅生活不僅僅給他擴大了見識和視野,更是給了他智慧。曹丕和曹植之間的争奪爾虞我詐,互相攻擊,但曹丕在司馬懿等大臣的幫助下獲得了勝利。曹操看到自己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兒子,認為可以成為大器,是以曹操想将司馬懿這個鬼才留給兒子,讓他繼續為曹家效力。

曹操明知司馬懿是鷹視狼顧之輩,為何不早早除掉這個禍患?

司馬懿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在軍事等方面的才華上可以與諸葛亮相提并論,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曹操又是一個求賢若渴的枭雄,從他的詩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可以看出他對于才子是多麼渴望。千軍易得一将難求,在三國這種戰亂紛飛的時期,名将是可以左右戰局的重要部分,是以曹操想将司馬懿留給他的兒子,以繼續為國效力,曹操同樣相信自己的兒子能将司馬懿收為己用。

然而曹操的算盤打了個空,司馬懿在世的時間甚至超過了曹丕,在曹丕死後,司馬家族開始竊取政權,在晉朝成立後,司馬懿被追封為晉王。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曆史,就關注那樣的曆史挺有趣吧。

繼續閱讀